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出版时间:2014年3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 中国的反贫困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成绩却不容乐观,今后仍是我国反贫困的重点和难点。本书从经济学视角科学地界定了贫困和反贫困的内涵,构建了贫困与反贫困理论分析框架,以内蒙
作者姓名: 李瑞华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8
内容简介
中国的反贫困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成绩却不容乐观,今后仍是我国反贫困的重点和难点。本书从经济学视角科学地界定了贫困和反贫困的内涵,构建了贫困与反贫困理论分析框架,以内蒙古为例构建了贫困与反贫困评估指标体系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并对内蒙古以往的反贫困效果和当下的贫困程度进行了评估,揭示出内蒙古贫困的显著差异性与深化反贫困的艰巨性,提出一系列符合内蒙古实际的、科学可行的反贫困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李瑞华 女,1968年生于赤峰市,经济学博士,内蒙古财经大学教授,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理事,内蒙古生态经济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各级课题10余项。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三 相关研究综述
1 关于贫困与反贫困内涵的研究
2 关于贫困成因的研究
3 关于贫困与反贫困评估的研究
4 关于区域反贫困对策的研究
5 简要述评
四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研究内容
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 研究方法
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 贫困与反贫困的界定
1 贫困的界定
2 反贫困的界定
二 福利经济学的贫困与反贫困理论
1 收入均等化理论
2 福利补偿理论
3 能力与权利理论
三 发展经济学的贫困与反贫困理论
1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3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4 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
5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6 “极化—涓滴效应”理论
……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10年的2688万。2011年底,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简称《纲要(2011~2020)》)提出的扶贫目标,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扶贫标准线从2010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1274元提升至2300元,比2009年1196元的标准提高了92%。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将更多的低收入人口纳入到扶贫范围。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区”、“市”)7.4万农村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按新的国家扶贫标准,2011年全国农村扶贫对象为1.22亿人,占全部农村户籍人口的比重为12.7%。
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成绩却不容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中民族八省区民族八省区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西藏、广西、青海、云南、贵州。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2010年末,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为1034.0万,比上年减少417.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8.7%,下降3.3个百分点。按新的国家扶贫标准,2011年民族八省区的农村贫困人口为3917万,占八省区农村户籍人口的26.5%,占全国农村扶贫总人口数的32%。在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户籍人口比重方面,民族八省区的比重比全国高出13.8个百分点。2006~2011年民族八省区贫困人口及贫困发生率贫困发生率是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全国对照情况见表1-1。
表1-12006~2011年民族八省区贫困人口及贫困发生率与全国对照表本表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中民族八省区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编制。
时间2006200720082009201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