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化州市第一中学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北京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收录了化州市第一中学老师从“十五”至“十二五”期间获得地级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立项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是几年来学校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的阶段性汇总,更是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血结晶。它
作者姓名: 陈富云
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38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化州市第一中学老师从“十五”至“十二五”期间获得地级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立项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是几年来学校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的阶段性汇总,更是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血结晶。它包含了我校的素质教育、主体发展性教育、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应用。
作者简介
陈富云 男,1965年出生,大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化州市第一中学党总支部书记、校长,茂名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先后被评为全国百佳改革模范新闻人物、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茂名市第三届十大新闻人物、茂名市名校长、化州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校长。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课题四项,主持省级课题两项。近三年有6篇论文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成果一等奖,5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
构建务实、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陈富云
“四步五环立体引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实施方案陈富云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实施方案陈富云
和谐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有效教学途径、方法的策略研究陈富云
心理教育在学校中的全面应用课题实施方案陈富云
高中作文三元优化整合教学模式探究课题实施方案陈良锦
学校德育工作分级实施的可行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陈劲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彭伟强
“三三五”自主、互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报告彭伟强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彭伟强
高中历史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彭明光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学科能力培养实验研究彭明光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研究彭明光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报告黄卫泽
系统学习法在高三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黄华雄
生本教育理论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工作报告吴敬华
高中语文有效互动教学研究梁小波
信息技术与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莫南道
促进对话、互动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邱明军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谢飞宇
化学教学小组竞争打造高效课堂的研究实施方案黄文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数学课题组
构建务实、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
构建务实、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的
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陈富云
课题研究成员:钟小玲陈良锦李小春曾学海黄华雄
梁小波莫南道李英婵陈亚美朱的女余春兰王赵军
摘要:新课程实施已经过去6年,教育的顶层设计——考纲已经作了很大的转变,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放在首位。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为老师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现实中,教师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在教学技术的使用上模式化,为了技术而用技术的现象比较严重。能否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推进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本课题借课程改革的东风,就如何在中学教学的课堂中构建务实、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并期望能形成一些经验,为教育的推进尽一分力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课程务实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地处粤西的一所县级市的重点中学,省一级学校,国家示范性高中。学校现有110多个教学班,近11000名学生,550多名教职工。但相比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政府对学校的投入欠缺,教师工资待遇低,教师的第一次学历水平不高,再次受教育的动机不强烈,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机会不多。但新课程的推进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是我们进行教学方式更新的外在驱动力。如: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必须要改变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新教材要求教师必须更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重视过程的体验,思维方法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新高考在应试的角度要求老师更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获取信息的能力,如何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务必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信息时代的知识膨胀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渊博的知识,指导学生在课堂之外获取知识,激发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教学技术的进步要求老师应不断学习,且学为所用,用更务实的态度去备好一节课,并利用丰富的媒体去服务课堂,提升教学的效率。如何构建务实、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既涉及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学技术素养、教学理念素养的更新,也涉及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课堂的动态生成。以此为一个研究的方向,并形成一些经验,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二、课题的理论基础
1.“教学方式”的理论
“构建务实、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中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课堂教学”的理论
本课题主要指高中的课堂教学,也涉及初中的课堂教学,即中学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外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涉及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问题,也涉及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教与学的管理及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
3.“以人为本”的理论
“以人为本”的确立是课改的重大突破。“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发端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50多年来,形成了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这期间涌现的终身教育、合作教育、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思想无不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可是,我国正处于人本主义产生之时,因政治的需要,课程的理念及模式随之全盘“苏化”了。几十年来,我们虽然进行了七次课改,但都因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而滞留于调整学科内容的小改小革,始终未能走出“教材统治人(教师、学生等)”的怪圈。本次课改确立“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这涉及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教育问题,即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根本分歧在于:教育是为了人,还是为了社会?长期以来,我国显然将之定位于“社会”。其实,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追求社会的进步是为了人更好地生存,因此,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教育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人。“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确立,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正本清源,将使我国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4.“务实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务实精神作为中国传统美德,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熠熠生辉。它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王符的《潜夫论》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就是中国文化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精神的具体表现。“务实”精神在教学中的核心表现就是:以人为本。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目的,重视课堂教学的实际价值及其实用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是一种主动探索的精神,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起点,只有注意从小培养创新意识,才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突破课堂教学中旧的教学模式,实现从教学思想到教学实践的根本转变,构建以培养创新素质为核心目标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是十分关键的。
然而“务实”与“创新”并不是对立的,它们辩证地存在于一体,创新不是不切合实际的空想,务实也要讲究方法。因而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应在务实中求创新,在创新中务实,从而实现实活相济、实而不死、活而有序、活中求新的理想教学。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强调教育创新的形势下,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开展务实、创新的课堂教学实践,并形成相关的理论,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
三、研究内容及条件
1.研究内容
针对现行课堂教学中形式与内容的有效性缺失问题,通过对务实、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与运用,优化教师教学手段,提高教师工作效率,达到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1)围绕新课程改革,树立提高课堂教学超越性的教育理念;
(2)新课标理念下新课的课型和复习课的课型的构建;
(3)构筑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本校特色的务实、创新型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4)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策略;
(5)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超越性的评价体系;
(6)提供一系列解决学校课堂教学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方案、办法或模式;
(7)探索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培养务实、创新型的研究性教师的策略;
(8)创建务实、创新型的研究性学校,提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
2.研究条件
学校校长任课题组组长,确保了课题研究的组织开展和物质支持。课题组成员还有多位主管教学教研的副校长和主任,组织管理经验丰富,并参与过多个课题的研究,确保了课题研究的推进和方向性。课题组核心成员来自多个科组的骨干教师,大多是中学高级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是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部分青年教师有活力,熟悉高中新课程标准,是课题组的有益补充。参研的科组有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化学教研组,确保研究对象的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