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大学的那些事:教育教学生态论
点赞
由中联华文组织出版,合同编号:zlhw2014-261

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出版时间:2014年9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是作者从自己大量的教育教学札记中精挑细选出的文字精华选粹本。在点点滴滴中,包含着对教育的忧思;在率真的剖析中,渗透着作者对教育赤诚的爱,对教育独特的发人深省的深深追问。

作者姓名: 王庆杰

出版社: 线装书局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6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从自己大量的教育教学札记中精挑细选出的文字精华选粹本。在点点滴滴中,包含着对教育的忧思;在率真的剖析中,渗透着作者对教育赤诚的爱,对教育独特的发人深省的深深追问。


作者简介

王庆杰  河南封丘人。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精神生态学;文学评论。酷爱文字,真诚写作。主要著作:《中国人的心灵史》、《颍河镇论:墨白小说精神生态探寻》等十余部。

稿件目录

第一章教育生态

第一节教育的生命本体

第二节教育的精神资源

第三节教育的心灵视域


第二章教师状态

第一节教师的职业内涵

第二节教师的生活镜像


第三章教学形态

第一节教学生态的培植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表述


第四章学生情态

第一节大学生的精神空间

第二节大学生的学习空间

第三节大学生的生活空间

第四节大学生的社会空间


后记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第一章教育生态

第一节教育的生命本体

一、教育生态


土壤:中国教育无论怎么与国际教育接轨,都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中。当前的中国教育却在超加速地从本民族的沃土中挣脱,恨不得要连根拔掉在清水里洗涮干净,移植到外国教育的息壤里。目前,中国教育变成游离飘浮的“四不像”。



环境:中国教育环境正在遭到各种具有急功近利倾向的市场观念的污染,从模式上讲究过分的技能化,从理论上讲究教育的产业性,从规模上讲究大而全。校园空间在变大,楼房在变高,可在这种气派底下却是一具空壳,只有商业化气息在其中飘浮。你从老师们那匆匆的步履上、焦灼的表情上,读出了中国教育生态环境恶化后,老师成了一尾在污水中东奔西走的泥鳅。


植被:中国教育生态中的植被早因过分拔苗助长而枯死,或者在过分拔高追肥中成了一株瘦长的茎秆,叶瓣发黄的豆芽儿。所有的孩子都像花草一样,被放在各种“速成班”的塑料大棚中,生硬地往它们胃里塞满各种速成的激素。


水源:我们的教育之河已是一条因社会转换而枯竭或丰润的内陆河。从小学之源到大学之尾,这条河流的流域、流程早已设定好,学生这条小鱼在既定的河槽里,只能顺流而下一路地游去。


教学是大课题,教师在每天的教学实践中总会发现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我把这些问题分为以下“几论”:教师论:教师的才情、个性、教师的修养;学生论:学习、生活、思想、道德修养、家庭背景;教学论:教育、教态、教材、教评;管理论:心理学、高职教育管理理论、科研论、课题等。只要热爱教育,我们就会把教育作为挖掘不尽的泉源,就会充满无限的热情,钻进教育的内核深处,发现无数美好的景色,有打捞不完的珍珠、彩贝,也就会发现有钻研不完的研究课题。




第一章教育生态




大学的那些事



一个一辈子泡在学科教育里的老师,他对教育的感知是片面和靠不住的。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想真正地系统地了解教育的冷暖深浅,就必须把触角伸向教育生态的每一个细枝末节。把学校生活中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场景,都看成是自己感知了解把握教育完整性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理性地进行系统的思考和梳理。只有这样,我们才拥有了对教育发言的基本权力。没有完整的教育理念,对教育的感知只能是管中窥豹,只会如盲人摸象般地对教育进行粗浅的点评。“入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从教育的边缘走进教育风暴眼的核心。教育不是一种工作,而是一种随时随地就要融入的一种生活,故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老师不是教育工作者,而是教育的“生活者”或“体验者”。


现在的教育看起来很开放,实际上很封闭。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圈子意识。大学之间几乎不相往来,尤其是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大学之间可以说是“老死不相往来”。比如部属院校与地方院校、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类院校、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独立王国,形成一个相对对立的小圈圈儿,在各学校内部又形成无数个或隐或现的小圈圈儿,系与系之间、行政部门之间、基础课老师与专业课老之间形成一个保守封闭的小圈圈儿。这种“圈意识”在中国的教育发展史上由来已久,所谓的隔行如隔山,所谓的门户之见,所谓的同行是冤家等等,都促使各种圈子的形成。即使彼此之间开展沟通交流,也是虚伪的礼仪形式远远大于实质性内容,中国教育的止步不前由此可见一斑。很多宝贵的经验也都是秘不外传。圈子意识是一种狭隘的保守思想在作怪,这种思想并没有随着开放意识的加强而有所改观。相反,现在的老师们搞个科研也基本上是如地下工作者般各自为战。文人相轻,同行相斥,现在老师们搞个课题也是互相搞个小圈子,外人水滴不进、针插不里;发表论文也是秘而不宣,唯恐评职称时自己的论文数量不占优势。圈子意识的根源就在于自身利益的保护,唯恐在激烈的竞争中自己的利益受损,抱成团儿,围成个圈儿,这样才会有一种安全感。各学校之间不相往来的原因,也是抬高自己,觉得自己的一套最好,看不上对方学校的品位档次,和他们来往有失身份,或者没有利益的纠缠,来往的机会就非常稀少。教育的胸襟与气象显得非常狭隘,这就如当今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所言,大学如动物园,家养大于野养,近亲繁殖现象早已有目共睹,一个导师培养的研究生与另一个同样研究领域的导师及其所带的学生也是彼此画地为牢。“鸡犬之声相闻”,即使来往也是异常稀寡。现在中国的文化领域,也几乎都是被各种各样的“圈子”所占领,诸如什么“演艺圈”、“文艺圈”、“上海圈儿”、“北京圈儿”,无数个大圈儿套小圈儿,盘根错节,关系微妙。教育也在这种圈圈绕中束缚了自己的手脚,遮蔽了自己登高望远的视野,萎缩了自己的心灵,丧失了海纳百川的机遇。如今的教育看似红红火火,实际上也只是表象的繁荣,那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圈子已经如八卦阵一样使人深陷其中左冲右突、不知所措。其次,教育的封闭性还体现在一种惯性意识。教育的惯性是巨大的,每个学校之间、每个专业之间、每位老师之间,都在自己所属的位置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按照制定好的工作流程,按照规定好的作息时间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久而久之,就会在这种惯性力的驱使下,成了教育链条上的一个符号。这在如今的大学教育中可以看得很清晰,每个人都固守在自己所分属的小天地小舞台上,兢兢业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工作着,老师们也是在有课就上无课就待在办公室或者家里,渴望交流碰撞的意识被惯性一点点地磨蚀掉了。当惯性成为教育发展的内在推进力的时候,教育就像一台上满了发条的钟表,整天就滴滴答答地走着,老师们之间,学校之间,虽然咫尺之隔,却是各自行色匆匆;虽然彼此擦身而过,或默默相对,交流探讨的时间、心境在惯性里却几乎成为不可能。这种惯性最可怕的是使老师们的惰性在增强,在教育岗位上时间愈长,老师们就会形成一套以不变应万变的工作体系,比如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敝帚自珍的教案教材,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老师们一旦形成这样的工作链条,就会在心理上形成一个工作上“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安全区”,在这个“安全区”里,老师们才感觉到安全、踏实。实际上这种“安全区”就是“封闭区”,它对老师教育教学中的开创性产生极大的影响,想从这个“封闭区”跳出来都需要做出痛苦的选择,没前进一步都要克服极大的心理惯性才能超越自我。很多老师几十年教授一门课,它的思维模式、教学习惯早已根深蒂固,心灵之门已经对外界完全关闭,自己积累的经验,自己认定的教学程序都已经如铁板一块很难被打破。教学时间愈长的老师,思维定势更加强烈顽固,心灵封闭的程度越严重。因此,跳出各种各样的圈子,摆脱惯性力的驱使,走出心灵的安全封闭区,走向域外的阔大,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