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2016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是在认知语用学、词汇语用学框架内所进行的词汇语用研究,其内容主体为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的结项成果。研究涉及词汇意义的认知语用探析,语境的认知语用解读,隐喻和转喻词汇的认知语用解读
作者姓名: 周志远 邵艳春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8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认知语用学、词汇语用学框架内所进行的词汇语用研究,其内容主体为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的结项成果。研究涉及词汇意义的认知语用探析,语境的认知语用解读,隐喻和转喻词汇的认知语用解读。此外,针对词汇语用能力和推理能力,本书还开展了相关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词汇综合认知语用能力的哲学视野的建议。
作者简介
周志远 男,浙江兰溪人。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认知语言学、词汇学、测试学以及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在《外语研究》《外语电化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联研究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项目数十项。
邵艳春 女,浙江金华人。副教授,教育硕士导师。浙江师范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主要致力于英语学习理论与策略研究。在《外语电化教学》、《齐鲁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厅局级项目数十项。
第一章综论
1.1 引言
1.2 词汇语用学
1.3 词汇语用学的由来及界定
1.4 语用充实
1.4.1 语用收窄
1.4.2 语用扩充
1.4.3 语用转移
1.5 词汇语用学与关联理论
1.5.1 词语意义的非组合性原则(non-compositional)
1.5.2 词语意义的非表征原则(non-representative)
1.5.3 词语意义的经济原则(economy)
1.5.4 词汇语用学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1.5.5 词汇意义的语用充实举隅
1.6 小结
第二章认知语境的构成、分类及作用
2.1 引言
2.2 从传统语境观到关联理论中的认知语境观
2.2.1 认知语境的分类
2.2.2 认知语境的作用
2.2.3 中国特色新词汇举隅
2.3 认知语境研究的辩证思维观
2.4 认知语境与话语关联
2.4.1 认知语境与语用推理
2.4.2 词汇意义产生的要素:关联、认知语境、隐喻性
2.5 小结
……
第一章 综论
1.1引言
如今,语用学已经不仅仅是一门有关语言使用和理解的笼统学科,它的视线从哲学视角转移到认知语用学(cognitive pragmatics)(Sperber & Wilson,1986/1995)、心理语用学(psychopragmatics)(Dascal,1983)、法律语用学(Forensic pragmatics)(Sinclair 1985)、跨文化语用学(cross-cultural pragmatics)(Thomas,1995)、社交语用学(sociopragmatics)(Leech,1983)、词汇语用学(lexical pragmatics)(Blutner,1998)、政治语用学(political pragmatics)(Wilson,1990)等。可以看出,语用学已经开始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维度、研究视域和研究方法。以研究传统理论为中心,把语言视作抽象符号,如句法学、语义学等,开始转向面对实际的语用学,关注语言在实际情境的运用,表现在语用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界面研究(Langacker,2009)。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语用学研究逐渐开始关注日常交际中语言使用与理解的微观现象,如语用标记语(pragmatic marker)、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特定语境中词汇语用对话语理解的制约作用等等。类似研究引起了人们对词汇的认知语用研究的重视,呈现出词汇研究的多视角和多学科参与,推进了词汇语用研究的热潮(Blutner,1998,Wilson,2004a, b, c)。下图反映的就是词汇研究的传统旧视角与现代新认知视角的对比情况:
传统方法以词汇形式为中心
关注词汇数量
孤立性,积累性
去语境化
关注词汇的指称能力
自下而上的处理方法
认知视角的词汇研究方法
以词汇意义为中心
关注词汇质量
联想性,增效性,不确定性
动态、互动、多变的语境化研究
关注词汇的语用推理能力
词汇信息的动态性、临时性以及松散性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处理方法
图1词汇理解的传统方法和认知语用方法各具有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