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出版时间:2016年1月第1版第2次
本书概述:本书对文化产业学科体系的跨学科阐发形成的文化知识生态,知识文明创新体系与文化科学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与阐述,为我国第一部文化科学研究之作,全书30万字,从易经的知识文明起源与纲领,跨学科体系与知识
作者姓名: 皇甫晓涛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内容简介
本书对文化产业学科体系的跨学科阐发形成的文化知识生态,知识文明创新体系与文化科学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与阐述,为我国第一部文化科学研究之作,全书30万字,从易经的知识文明起源与纲领,跨学科体系与知识结构,到生态科学、文化科学、艺术科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鉴识科学的兴起与体系,做出了系统的探讨与阐发。对于文化产业学科体系对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重构、认知科学的创新发展、管理科学的融合创新、经济科学理论内核与来源的知识变革,以及鉴识科学的产生,信息科学的文化地球云联网创新体系发展方向,都做出了系统的科学文化探索与学术文化的理论阐发。
作者简介
皇甫晓涛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网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受关注的十大名师学者,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社科院等国家跨部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建设部、科技部、文化部、发改委、广电总局、军科院、人事部、商务部国家文化产业跨部委项目十余项;主持与完成广东文化大省建设规划、深圳2020产业修编规划、苏州文化新区中国工艺文化城规划、青岛保税港区区港联动规划、海西新区文化产业规划、哈尔滨冰雪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等跨区域规划课题多项,获20世纪中华英才奖、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银奖、首届中国青年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国家学术文化奖,《文化资本论》学术专著获第七届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并分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与优秀著作奖暨其他部市与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与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教学优秀奖、优秀著作奖多项,发表CSSCI论文30余篇,其它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文化资本论》、《文化治理:中西文化缔造原理案例的比较研究》、《文化领识:人文教育与领识教育的比较研究》、《文化自觉:汉魏以来的文艺自觉与文化复兴》、《文化立人:从鲁迅到萧红的新文化缔造》、《文化书写》等学术专著22部,参编高校通编教材《文化产业通论》等两部。为中国商业联合会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领识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广东创意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主任,中国文学人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会理事,中华书画协会副主席,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并兼任马迭尔集团、深圳新大通集团、呈辉集团及青岛保税港区、伊春市政府等顾问;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艺术类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为文(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理(金融价格与产业经济学)、工(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艺(艺术科学、文艺学)跨学科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现主持国家跨部委2011工程平台“丝绸之路学”TATP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建设工作。
导论文化科学跨学科阐发的知识生态重构与知识文明创新体系研究导论
文化科学跨学科阐发的知识生态重构与知识文明创新体系研究
第一节文化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历史文明创新体系
人文科学主要包括文史哲,起源最早的原典应该说是《易经》的人文科学总汇,《易经》也是最早的文化科学原典创辟之作,是跨学科的文化科学集成之作。具体包括口传文化演说词的文学修辞工具,历史事件的春秋大义与宫廷政治变迁的华夏上三代史学体系,宗教哲学、历史哲学、文化哲学、艺术哲学的“天人合一”与东方哲学思想文化体系;还包括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产业哲学的创新预见及相关国家创新体系、华夏文明创新体系;包括历史反思、文化反思、现实反思的反讽、反思中“风”的国民意识形态思想文化批判体系,包括天伦与人伦、自然与人文、生态与文化的主流文化、宫廷文化的国家意识形态“雅”的文化形态与人文基础;包括解决天人关系、自然与人文关系、生态与文化关系、神话与历史关系的早期宗教意识形态“颂”的文化形态与人文基础。
除此之外,《易经》还包括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知识文明起源萌芽与数理思维之纲,包括管理科学、法学的天人之道与人文之轨的原理、理论与相关知识文明的思想体系,包括艺术科学天人感应的直觉思维与艺术创作规律、原理的初步探讨,包括信息科学知识文明起源的朴素原理与整体思维,包括环境科学、人居科学、生态科学的自然风水与人居人文天人关系、环境生态的知识文明萌芽与思想渊源,包括人类童年期对宇宙、世界、自然、人文周际世界的触摸与反应的认知科学雏形与理论思想渊源,包括评估、规划、计划、鉴定、鉴识、精算、统计、测绘的规划科学知识要素与鉴识科学知识文明起源的科技手段及相关预测学创新预见的方法论思想理论体系,包括总领万物、领识教育、化育天成的领识科学、教育科学、领识思维、人文教育知识文明起源的思想理论体系,包括从一到无限循环往复与复杂巨系开放系统的熵思维知识文明起源与系统科学的相关思想理论体系。
人文、文化与科学、技术,本来都是认知学科分类与科学思维融合的知识文明要素与创新体系。马克思说过,从阿尔卑斯山脉将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的地理人文,使得人类的东西方文化截然不同,有类于人类童年期发育成熟的左右两半脑,东方偏人文与文化,西方偏科学与技术。
然而积习成为自然,文化演化守成,知识反成意义与范畴无以转换的局限与障碍。于是,五四新文化发生与外来文化进入、东西文化交融之际,遂发生了科玄之争的东西文化大论战,科玄之争、文白之争、新旧之争于是就成为催生五四新文化与现代文明发生的复杂巨系旋复系统的内在纠纷与矛盾,成为其复杂巨系开放之门的熵与现代文明之源的永恒困惑。科学与玄学,文言义理之玄与事实陈述之“白”,新旧思想之异,势同水火,相攻相克而不相容。今日看来,亦为文化与科学相遇之处新文化童年之期的困惑与幼稚,终在今日得以成熟与融合,那就是科学与文化的融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其他科学体系的融合,文化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也就是今天说的文化创新的科技融会,包括文化与超级计算机信息科学的科技融会,文化与纳米技术新材料科学的科技融会,文化与认知科学的科技融会,文化与DNA生命科学技术的科技融会。
彼艾·德鲁克曾说,1750年以前的人类知识是修辞工具的人文知识,1750年以后的人类知识是生产工具的科学知识;我们认为新时期以来的人类知识文明重构,使得人类知识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那就是新世纪以来的人类知识文明,是人文科学与文化科学融合的创新工具。
人文科学文史哲的修辞工具知识模型、社会科学经管法生产工具的知识模型、文化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修辞工具、生产工具及产学研与评(评估科学)、规(规划科学)、测(测绘科学)、信(信息科学)、鉴(鉴识科学)、统(统计科学)的创新工具知识模型的科技融会与知识融合,形成文化科学的创新预见与产业预见知识文明科学体系与创新体系,将会是人类知识模型与知识工具的巨大变革与变化。
人文科学是文化科学的创新基础,文化科学是人文科学的创新体系,文化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将在人类的知识革命中产生与引领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巨大变革与变化。
第二节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科技文明创新体系
自然科学数理化生的科技创新体系,与文化融合的科学创新体系,形成文化科学的知识变革。自然科学因认知科学的发展与创新、突破,已由一般物理学理论来源的知识体系,演化为以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认知科学、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知识文明创新体系;而这四大科学的发展,又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软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融合为新的知识文明创新体系,包括鉴识科学、人居科学、环境科学等知识体系的新发展。比如信息典型化测绘理论,就是把物理学的数理技术评估工具,发展为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的测绘工具与认知科学体系,演化为创新工具的新科学体系。
又比如以物理学为基础的经济学,杠杆原理、增长原理、均衡原理、物质原理、竞争原理等,正在演化为以生物学、生命科学、文化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的经济学,如自主原理、自组织原理、演化原理、优化原理、极化原理、博弈原理、复杂性原理等;生命科学关于生物自组织信息传递原理与理论、生命科学关于DNA复杂性系统自组织原理的信息传递理论,正在用于文化科学的经济学分析、管理学分析、创新原理与理论分析、自主原理与理论分析、自组织原理与理论分析、优化原理与理论分析、博弈原理与理论分析、复杂性原理与理论分析等方面,可以看做是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融会的科技文明创新体系与创新预见。
第三节文化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物质文明创新体系
社会科学经管法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物质文明创新体系的知识系统,仅有传统的物质生产原理与理论,市场经济物理杠杆原理与理论,物质商品价值原理与理论,物质资本边际效益原理与理论,物质资源比较优势与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在由物质经济向非物质经济转化的支配世界财富中心转移的知识文明重组中,物质生产原理已演化为文化创新原理,市场杠杆原理已演化为资源优化原理,商品价值原理已演化为版权领土原理,物质边际效益递减原理,已演化为非物质经济代际效益递增原理,资源比较优势原理,已演化为综合创新优势原理,物质经济均衡发展的国际分工理论体系,已演化为非物质经济跨越发展的国际分工文化理论,等等。可见文化科学已将以物质文明为创新体系的社会科学生产工具,演化为支配世界财富中心非物质化转移的知识文明的文化科学创新工具。
第四节文化科学与艺术科学的精神文明创新体系
艺术科学包括美术设计的创意科学、音乐舞蹈的艺术科学、影视艺术的艺术传播学、艺术理论的相关理论学科,艺术科学不仅是精神文明创新体系的精神原创力与历史伟力,而且还是文化艺术应用发展与跨学科发展的创新工具,艺术科学不仅是文化科学的创新基础,丰富了文化科学的学科内涵与知识文明创新体系,而且也为文化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实践领域与知识空间。反过来文化科学的发展又为艺术科学的创新与成长,提供了认知科学、软科学的科学工具与创新工具,提供了思想理论与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
美国没有社会科学院,但是有国家艺术科学研究院,中国的艺术研究院设在文化部下的一个司局级单位,我们认为从体制和创新机制的制度安排上,在全球文化博弈中是失衡与不对称的。美国没有社会科学院专业地做国家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研究,但美国用艺术科学院与好莱坞相融合的模式,演化美国梦的美国英雄意识形态,每年只拍世界2%的影片,却占据了世界80%以上的电影市场,人们说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加上麦当劳土豆片再加上微软的芯片,成为美国艺术+科技+商业的文化意识形态演化模式与文化领土侵略扩张模式,帮助其成功地缔造了全球化的文化帝国,演化着其文化帝国主义的美国单极化全球文化扩张模式,取得全球化文化博弈的创新基础与优势。
中国如果把层层自主自组织供给与安排的过百个社会科学院的事业经费,组织其强大的国家艺术科学院、中国电影制作中心,才能够形成与美国全球化文化博弈的主体、制度、组织、文化生产力的创新基础与文化缔造的创新优势;把力量集中起来办大事本来是中国社会主义体制与制度的优势,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这方面的设计不够,才成为制度短缺的发展劣势。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著述近年反复阐述的四大原理,其一就是组织生产力的文化缔造与知识文明缔造原理,其二是知识自组织与文化自主的博弈原理与创新原理,其三是制度与科技、轴心与边际的信息对称原理,其四是市场自由演化自组织原理与公共资源集约优化管理自主原理兼容体制与制度创新优势。联想近代中国落伍的“中国之问”三大难题,一是亚当斯密的“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的财富产权制度缺位难题,二是罗伯特的“中国近代为什么落伍”的产业组织与市场经济制度缺位难题,三是李约瑟的“近代中国科技为什么落伍”的科技体制与制度缺位难题,都是由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著述所反复揭示的这四大原理的组织与制度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
不仅如此,从更深层面的组织、制度博弈与相关信息对称的创新原理来看,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只注重了物质经济发展中的科学院士、工程院士的制度安排与组织保障,国家重大科技实验室平台建设的制度安排与组织体系保障,却忽略了非物质经济与文化软实力、软技术建设的文化科学、艺术科学及相关软科学、软技术的科学院士、工程院士的制度安排与组织保障,国家软技术与相关文化科学技术、艺术科学技术重大实验室平台建设的制度安排与组织体系保障,迄今都是制度短缺与平台空白,这使我们的全球文化博弈的信息不对称,发展基础薄弱。
与之相关的问题是,在艺术发展中,我们忽略了文化科学与艺术科学的融合创新,只是偏艺术,轻技术,难于与知识文明的科学体系、创新体系相对称。比如,解放军艺术学院,应改造升级与重组为国防文化大学与国防艺术科学院,才具有全球博弈文化与文化领土、主权领土安全建设的创新功能与科学发展基础。
第五节文化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信息文明创新体系
信息科学对于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的影响最大,已成为知识文明的创新引擎与核心技术。信息科学从数字地球的互联网知识文明创新体系,到智慧地球物联网的知识文明创新体系,最后必将发展到信息典型化处理的文化地球云联网知识文明创新体系。而每一个信息科学发展的新阶段,都为人类基于知识文明创新基础的知识革命与文化革命、产业革命与城市革命、产业预见与创新预见,带来了新的创新引擎与知识变革。
文化地球,是信息科学与文化科学科技融会与知识融合的知识文明创新体系与知识经济创新引擎。无论是在城市化非物质基础设施的三网融合发展上,还是在区域数据库、城市数据库、产业数据库的建设上,或是在文化资源的评估、流通、资产交易、产权市场发展的数据库建设上,都将产生系统、科学的革命性作用。
文化地球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变化,给文化科学与信息科学带来的最重要的载体与创新引擎,就是云城市的云计算系统与相关综合配套的创新平台、创新体系,这也包括云文化、云计算的数据库建设与文化资源优化配置的创新平台建设及相关文化资产、产权流通的制度安排与组织保障体系的建设。
第六节文化科学与环境科学的生态文明创新体系
中国最早使文化与科学融合、文化科学与环境科学融合、知识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的创新体系,就是《易经》《河图洛书》中关于天人关系解决、人文与自然关系解决、人居与环境关系解决系统科学方案的风水、天文、地理学理与认知系统。
中国古代的整体科学思维,使其在人文中蕴含着天文,天文知识中又蕴含着人文认知科学体系,形成天文、地理、人文复杂巨系的文化科学与环境科学、生态文明与知识文明科学体系与创新体系。
知识经济的第一个要素是谁来做,风水与天文的研究也是如此,巫师做即是巫术,江湖术士做即是骗术,人文巨匠与文化大师做就是文化与生态,科学家与工程师做即是科学与技术。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与案例是,《哈利·波特》产生的英国文化与人类学背景,在《哈利·波特》中,科学技术与神话巫术、文学艺术与游戏魔术相融为一,融为人类学知识文明的科学体系,创造了无限的生机与想象,形成了巨大的版权经济链与知识经济产业链。
文化科学、生态科学与环境科学相融为一,精神文明的原创力与文化原型、神话原型、文学母题、母题情结相融为一,形成人文知识模型的修辞工具,与生态科学的知识原型、环境科学的文化母题相融为一,形成文化科学知识模型的创新工具,就会产生原创文化的艺术魅力与知识伟力,产生神话与历史融合、宗教与人文融合、文化与科学融合的无限创造力与想象空间。这无论是《哈利·波特》的神话哲学宇宙空间与精神结构,还是《红楼梦》百科全书的人文知识与宗教哲学的精神空间,亦或是《西游记》东方神话哲学儒释道融一的宇宙空间与精神结构,都有其文化科学、生态科学、环境科学融一的知识文明与生态文明创新体系与创造伟力、原创伟力。
《大长今》在内容生产上,所形成的宫廷建筑、服饰与中医药文化科学、风水环境科学、生态科学咨询的人类学报告研发基础,此前韩国人购买同仁堂、达仁堂版权经济交易的创新基础,是形成其韩服、韩餐、韩国旅游热的文化科学创新基础,远非一般我国随意所拍古装戏或香港戏说历史的电视剧在内容生产的分量上可比,不在一个信息对称的技术产能水准上。前者为有意义的情报的内容生产咨询产业,后者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审美创造艺术创作上;而能否够上艺术创作有时又另当别说。
所以有时人们把《红楼梦》当作史书来读,当作神话来读,当作哲学来读,当作医书来读,当作厨艺来读,当作风水环境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之著来读,把《西游记》当作医书来读,当作风水环境科学之著来读,当作生态科学之著来读,可见其文化科学的内容生产价值与环境科学、艺术科学的创新价值。
与之相关的另一问题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不用怕中国作为大国的崛起或文化大国的崛起,因为中国再也生产不出走向世界的《红楼梦》与《西游记》,只会生产占世界1/3左右的DVD、电脑、电视、体育用品与玩具;我们冷静下来也在反思,“钱学森之问”中的相关文化、历史与教育问题,相关文化艺术与文化科学的学科建设问题,是否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中国古代人文科学作为文化与天文学、环境科学相融为一的整体科学知识构成与知识文明背景,才会产生我们失去原创力与创造伟力、创新活力的知识文明前提或逻辑前提呢?
第七节文化科学与认知科学的知识文明创新体系
认知科学的复杂性最多,创造生机也最多,创新价值与潜力也最大,跨学科问题也最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信息科学超级计算机计划组、生命科学DNA计划组、新材料科学纳米技术计划组、认知科学计划组列为人类科技融会的四大核心科技体系,可见其科学价值与知识文明的创新价值与潜力。
认知科学不仅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科技融会与科学融合,而且也是文化科学与其他科学、软科学、边缘科学、交叉科学的科技融会与文化融合。
文化科学与文化创新研究中,较为重要的基础理论与基础学科,如人类学、文化学、传播学、心理学等,都与认知科学密切相关、相融为一。
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认知科学的知识革命,文化科学的重构,促进了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重构;认知科学的发展,又促进了文化科学的科技融会与知识创新。
文化科学与认知科学的融合与创新,不仅将形成国家创新体系的文化、认知科学理论基础与基础理论的发展,而且也将全面促进文化创新体系的跨学科发展与跨领域发展的知识变革,形成知识文明的创新体系与科学创新基础。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认知科学与文化科学的发展,都是其创新与重构知识文明变革的基础,也是其知识变革的创新基础与认知基础,将形成其知识文明创新发展的基础理论学术研究与支撑体系。
第八节文化科学与规划科学的知识文明创新体系
文化科学的发展,在实践与创新上遇到更多的,还是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背景相关的规划科学。规划科学是一个生产工具与创新工具融合的实用科学与技术,同时也与创意管理、创意科学关系最为密切。知识文明的发展,主要就是信息、管理与技术。同时规划科学的创新价值也最大。在规划科学与文化科学的科技融会中,我们最常见的是基于文化创意理念的城市规划与后物质、后经济的城市规划建设体系及创新体系,其所形成的产业预见、创新预见、城市预见、区域预见的创新体系,已形成中国新城新区建设的文化竞争力与优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国家创新体系的大区域都市化成长空间与发展平台,比如从珠三角、长三角、黄河三角洲、中原经济区到西部、东北、环渤海的国家区域化规划建设体系与发展体系、创新体系,从沿海开放城市到特区、新区的创新体系与先导区系的制度安排,从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北部湾新区、海西新区、两江新区到西咸新区、滨海新区的国家新区创新体系与平台的制度安排与政策保障,从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到珠海横琴的“小三特”“特中特”开放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平台建设与制度保障,从开发区、保税区到高新区、文化新区、文化产业园区的国家创新体系与平台建设。
文化科学与规划科学的知识文明创新体系,依据我们对于广东文化大省建设规划、深圳20年产业规划、海西新区规划、苏州文化新区规划、青岛保税港区规划、大连环境经济规划、哈尔滨文化旅游产业规划的规划与创新的经验与研发,对于中国新城新区建设与基于文化创意理念的城市、区域规划建设,主要是一要有资源配置优化方案的定位研究,二要有制度安排与体制创新的定性研究,三要有文化资本、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规划的定量研究的研发基础与创新基础。
芒福德曾说,人类的城市文明,在大工业时代是以物质文明为基础,其价值核心是物质财富与科学技术功能;而在知识文明的转型中,城市的价值核心是人、人文与生态。这是规划科学的文化创新基础,也是规划科学与文化科学相融合的知识文明叙述起点。
有意味的是,芒福德在提出这一观点时,所举的典型案例是大工业化时代的城市的反人文、反自然科技功能特色与财富价值基础,与中国《清明上河图》所展示出的自然与人文相融为一的蓬勃生机。他认为前者是沙丘上的蜂巢与蚁穴,后者是人文家园与城市文明的归宿。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天文、地理、人文整体科学的环境科学价值与规划科学生机、魅力、影响所在,是超越物质文明与科技文明的文化科学雏形与起源。同时也显示了中国天人合一哲学的环境哲学、城市哲学、产业哲学思想文化价值与城市预见、创新预见、产业预见的知识价值。
文化的自觉与自主,文化科学的起源与发展,规划科学的融合与创新,会使我们在基于文化创意理念的中国当代城市建设中真正走出一条文化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与全球文化博弈的文化创新之路。
这正是目前中国文化复兴与都市再造、文化创新与城市发展的新起点与无限生机,如北京的文化复兴与世界文化城市建设,洛阳的文化复兴与都市再造的生态文化城市建设,成都的文化复兴与耕读文明重构的版权兴市的田园城市建设,杭州的文化复兴与休闲文化旅游之都的建设,拉萨的文化复兴与幸福城市的建设,沈阳的文化复兴与老工业基地的重构,西安的文化复兴与国际文化之都的建设。
第九节文化科学与鉴识科学的知识文明创新体系
鉴识科学,是规划科学、评估科学、测绘科学、统计科学、精算科学的科学技术融会,也是文化科学的核心技术体系及跨学科的科技度量系统。
鉴识科学,给文化科学的定性研究,赋予了定量研究的科学基础。尤其是对于复杂性的定量研究,一是要有信息典型化的文化科学整体科学方法,二是要有规划、评估、测绘、统计、精算的跨学科与系统科学方法。
对于文化资源的存量与流量,资源配置的优化与权重,文化科学与鉴识科学较容易给出定量研究的系统框架与结论,尤其是在信息科学与文化地球复杂性测量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也并不是很难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对于一座城市的压力、挑战与人文活力等活力因子的测度,对于产业边际效益与代际效益的综合运算与评估,对于产业预见与创新预见的科学研究与评估,对于较有活力的文化因子的测度与指标体系的建设,这是较为困难的科学哲学问题与技术哲学问题。有时,这需要“测不准原理”的复杂性处理系统与测度系统,将其放到更为广泛的空间系统中结合定性研究与信息典型化方法,给出其接近“黄金分割法”的定量结论与规制评价。
更为困难的,是对于始终处于价值得失活动、变化中的企业的信用评级的定性定量研究,它是以企业市场信用率、经济信用度、财富信用值的文化资本为测评基础的,但其主体活动性的不确定性更多,这不仅需要定性、定量研究的技术融合与理论融合,更需要相关的制度、法规、政策的保障与相关配套研究的复杂性方案解决。
但也恰是这一部分,知识经济与知识文明的创新价值更大,市场需求更大,成长空间更大,文化资本的机会成本更大。这都需要在文化地球云计算的科学测度基础上,做出更为成熟的复杂性测评体系与指标规划。
第十节文化科学与教育科学的知识文明创新体系
教育科学,是从人文教育到科学教育,再到通识教育还原给文化科学教育的一个过程。
中国一直坚持人文教育的理想范式,以培养文官制度的士大夫主流人群,引领圣贤政治的管理模式。
中国的人文教育与圣贤教育,是基于领识教育的知识模式。首先是印刷技术对于口传文化重构的四书五经中华文明原典、原创文化科学体系的传播与传授。这一教育形式是以私塾教育、私家家学与家训补之以文化书院与书院教育,最后形成文官教育制度、文官管理制度、文官田园经济的耕读社会、田园社会体系与体制,形成翰林院的官方圣贤教育与圣贤政治模式。
五四新文化发生之后,一是圣贤教育回归平民教育;二是人文教育替嬗为科学教育,贵族教育演化为平民教育,文化教育演化为实用教育。同时产生了新儒家的乡村本土人文教育学派(梁漱溟)、职业教育与平民教育学派(晏阳初)、白话语文教育学派(从鲁迅到叶圣陶)、劳动教育学派(毛泽东),以及其他的科学教育学派、实用教育学派(胡适)、实验教育学派(王国维)、美育教育学派(蔡元培),最终又有人文教育与领识教育的重构(皇甫晓涛)。
英国的精英教育,美国的实用教育,日本的管理教育,欧洲的人文主义文化教育,又形成各不相同的国际教育流派。
但纵观教育科学的发展,一是中国古代的人文教育、领识教育、圣贤教育真正产生过文化复兴的大家巨子,如汉唐文化的复兴、近古宋明文化的复兴、新文化的复兴;二是精英教育与科学教育、通识教育、实用教育都产生过一些大家巨子,如英美教育的发展与影响。
我国近年提出人力资源大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但缺乏相应的国家创新体系支撑。于是有“钱学森之问”对于现当代民国之后教育的失败提出质疑,我想这个实质问题就是文化科学与教育科学,文化与科学,专业知识教育与跨学科的通识教育,民本教育及国民知识教育与精英教育、领识教育、圣贤教育,国学教育与科学教育、美育与艺术科学教育的融合不够、基础不够、创新不够、高度不够。
比如艺术科学与文学艺术的教育,不是从学苗中选拔有志趣基础的天才,而是在高考应试教育体制中,回避普通高考缺项的弱势,以艺术考生来均衡总分考上的学生,自然其成长与发展不够理想,难有大家与艺术天才出现。最典型的就是清华大学陈丹青教授多年欲招的一位有艺术天分的考生,因综合考分中英语的缺项始终没有考上,陈教授感到很奇怪,美国的艺术天才要考取最好的学校,并不需要汉语考试达标,中国的艺术天才为什么一定要把英语考好才能进入体制内?体制成了学生进门的一堵墙。以是观之,郭沫若小学考初中时语文不及格,中国现代三大文学巨匠鲁迅、郭沫若、茅盾都是学医的出身,而胡适又是学农的出身,他们都成了文学与文化的大家巨子。当然一是与其自幼所受私塾教育的国学功底有关,二是与其长大后异国文化环境的国际视野成长阅历相关,三是与新旧文化撞击的文化融合相关。徐悲鸿、老舍等学贯中西的大家莫不如是。
更有意思的是,文学大家钱钟书,在其考取清华时最初根本没有考上,是年轻人的血气使其敲开了清华校长的门,因才华而被校长破格录取。如是今朝,小钱钟书们可有敲开清华校长之门的机会否?
而在教育的师资管理中,无论是艺术学、艺术科学还是文学、史学、哲学的教授们,都要求其与规划院、工程院、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一样,要有科研课题费的衡量指标,这一体制又障碍了许多真正可能成为大家巨子的人文学科学者的成长与发展,而只能做应用、御用学科或课题的理论阐发与学术应题之命,难有大家巨子的文化创造与真实自由的学术思考。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时代的文化大师会没有文化思想,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教育科学的悲哀、文化科学的悲剧,也是制度与体制难题的悲剧。
美国的大学教育也未必尽如人意地完善,但我们看到其最有创新活力的学生也纷纷做了校园的反叛,如比尔·盖茨、乔布斯等。
这就需要我们不仅对中国教育与教育科学提出“钱学森之问”的体制之问、科学之问、艺术之问、教育之问、创新之问,而且也要对人类与世界的教育文明、教育科学提出中国之问与知识文明之问。
再就是从五四沿袭至今的文化教育、白话语文教育,始终只有文史哲,后来发展的社会科学的经管法,包括金融学等,全都成了大学的贵族专业学科。而今日法制之世界,非法学博士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没有竞选总统的资格,而华尔街的金融创新系统,又将引起变作恶意债务霸权的绑架工具。在这样的逻辑前提和市场经济生存环境前提下,儿童如无适当的经管法教育与金融学的基础教育,未知何时将被洗劫与绑架,或被殖民;因而建议教育部在教育体制创新与教育科学发展上,应尽快设法在中小学开出经管法的社会科学常识课与金融学的基础课。
今天,很多家长为孩子竞争起点之虑,去让小孩子们学习艺术与外语,殊不知经管法与金融学才重要。我们正在规划少儿版的MBA教程或青少年版的MBA动漫教程,或开设“财富未来”少儿业余学校或夏令营、冬令营,来补充这一课。同时更需要补充的,就是国学教育、母语教育的书院圣贤教育、精英教育重构。
由是观之,我们从教育科学与文化科学的融会上,建议重构书院国学教育,重构圣贤人文教育,重构精英科学教育,重构领识文化教育,重构通识创新教育,重构美育艺术教育,同时还有培养学生心志与劳动态度的劳动教育,培养青年谋生之道的职业教育,培养成人可持续创新能力的终身教育。
第十一节文化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知识文明创新体系
系统科学与系统哲学,是在自然科学与复杂性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体系与知识文明创新体系。同时又是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科学思想与工程技术、科技知识、创新引擎与创新体系发展的基础上,对于科学与知识、科技与文化做出跨学科系统总结与哲学思考的科学思想。这也是和航天航空技术、生命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认知科学技术知识文明的创新发展密切相关。
一般认为,系统科学的起源是《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的理论构成与发展,同时也是钱学森等组织管理技术与系统工程思想理论的发展与学术创新。系统科学曾给予区域科学发展以新的科学理论研究基础,形成区域规划理论的区域科学系统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复杂性系统研究的复杂性系统理论与方法,来解决科技、经济、环境、社会复杂性的社会协调问题,后来又应用到资源配置优化与复杂性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形成资源比较优势研究的复杂性经济学理论与思想。
由于文化科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的密切关系,文化哲学与产业哲学的密切关系,使得文化科学与系统科学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同时文化科学与系统科学的融合,也使文化科学在解决、处理复杂性定量问题研究中,有了科学测度的基础而与鉴识科学、规划科学的应用学科产生了更多的内在联系与创新效益。
第十二节文化科学与领识科学的知识文明创新体系
领识科学、领识教育、领识文化,是我们提出的新的科学理论与科学思维,主要用于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的应用研究中,形成系统的领识科学思想理论体系与领识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中国的人文教育与文化教育、圣贤教育与国外的精英教育,都有着领识思维的科学基础与领识教育的人文基础,领识科学与文化科学的融合,将成为知识文明新的发展领域与方向,形成知识文明跨学科发展的创新体系与创新基础。
领识资本、领识产业、领识经济、领识战略则是领识科学的创新应用与领识文化的应用创新。
领识管理与战略管理、知识管理、创意管理,又有着创新发展的内在关联与融合创新的密切联系,将形成领识经济与知识经济新的发展空间与方向。
第十三节文化科学与人居科学的幸福文明创新体系
人居科学是吴良镛先生依据人居环境发展的科学内涵而提出的新的跨学科科学体系,包括其对环境科学、规划科学、生态科学的融合与创新,对环境美学、城市美学、城市史学、建筑学、建筑艺术学、建筑美学的融合创新。
人居科学与文化科学的融会,将成为城市化幸福文明创新体系的科学依据,成为基于文化创意理念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基础与科学发展基础。
人居科学与我国传统的风水生态理论的知识重构,也将形成风水生态理论文化科学重构的创新基础与应用创新发展的科学基础。
人居科学同时还涉及宗教哲学、文化哲学、历史哲学、艺术哲学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产业哲学融合创新的跨学科知识体系与科学体系的拓展与融合创新。
第十四节文化科学与管理科学的知识文明创新体系
管理科学本是一般的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学科,但管理科学的兴起,最初是由经济管理的知识诉求而产生的,后发展为公共管理的一门显学与新兴学科,最后形成企业管理与经济管理、产业管理,公共管理与政府管理的知识文明创新体系。
管理科学与文化的融合,对于文化科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学术文化与思想理论创新作用,知识文明的要素之一就是管理,由是管理学从产业经济学的经济管理,发展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的跨学科体系,包括鉴识科学、规划科学、建筑艺术学、工程学等学科创新体系。
从物质经济的管理学创新体系,企业管理、工程管理、公共管理、政府管理,到非物质经济的管理学创新体系,生态管理、环境管理、符号管理、文化管理、创意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管理、智库管理,最后演化为第三方管理的复杂性管理与智库管理知识文明创新体系。
因而管理学科与文化科学的融合,又将全面促进知识文明创新体系的发展,促进新兴市场领域的无限创造生机与文化科学发展的创新基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