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出版时间:2016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以新文学与新文化的思潮史、文学史、思想史、学术史为研究对象与范畴,阐述了中国百载以来的东方现代文明重构的思想文化史与文学艺术史、美学批评史,并在三大思潮的历史综合与文化综合研究中,探索了东方现代学
作者姓名: 皇甫晓涛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文学与新文化的思潮史、文学史、思想史、学术史为研究对象与范畴,阐述了中国百载以来的东方现代文明重构的思想文化史与文学艺术史、美学批评史,并在三大思潮的历史综合与文化综合研究中,探索了东方现代学术文化史与文学艺术史的内在联系,以及现代文明重构的文化承传与文化创新、文化发展与文化复兴问题,并对中国文化再全球化的文学艺术史论与学术文化史论,做出多方面的探索。
作者简介
皇甫晓涛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网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受关注的十大名师学者,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社科院等国家跨部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建设部、科技部、文化部、发改委、广电总局、军科院、人事部、商务部国家文化产业跨部委项目十余项;主持与完成广东文化大省建设规划、深圳2020产业修编规划、苏州文化新区中国工艺文化城规划、青岛保税港区区港联动规划、海西新区文化产业规划、哈尔滨冰雪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等跨区域规划课题多项,获20世纪中华英才奖、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银奖、首届中国青年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国家学术文化奖,《文化资本论》学术专著获第七届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并分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与优秀著作奖暨其他部市与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与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教学优秀奖、优秀著作奖多项,发表CSSCI论文30余篇,其它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文化资本论》、《文化治理:中西文化缔造原理案例的比较研究》、《文化领识:人文教育与领识教育的比较研究》、《文化自觉:汉魏以来的文艺自觉与文化复兴》、《文化立人:从鲁迅到萧红的新文化缔造》、《文化书写》等学术专著22部,参编高校通编教材《文化产业通论》等两部。为中国商业联合会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领识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广东创意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主任,中国文学人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会理事,中华书画协会副主席,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并兼任马迭尔集团、深圳新大通集团、呈辉集团及青岛保税港区、伊春市政府等顾问;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艺术类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为文(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理(金融价格与产业经济学)、工(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艺(艺术科学、文艺学)跨学科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现主持国家跨部委2011工程平台“丝绸之路学”TATP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建设工作。
序
导言中国文化的再全球化:现代文艺思潮与东方文化重构
第一编思潮与学术
第一章乡土中国与现代社会
一、乡土文学与现代中国
二、思想、 制度与文化
三、边缘与中心
四、京派小说与新儒学
五、乡土意识与时代精神
第二章京派、海派与港派
一、京派与海派
二、海派与港派
三、此岸与彼岸
第三章俗文学与雅文学
一、新文学与俗文化
二、当代作家与俗文学
三、现代民俗美感
第四章思潮与学术
一、文学思潮与作家群落
二、史学范畴与文化丛结
……
中国文化的再全球化:现代文艺思潮与东方文化重构一
这部著作不同于仅以作家、作品与文学思潮为研究对象,以思想艺术的审美评价为学术宗旨的文学史史学体系,它是在从综合研究与个案分析的文化哲学与历史哲学相融合的学术视角来打通新文学与新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确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叙述起点的同时,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文学革命、文学思潮与新文化及整个现代文化建设、发展相融一体的历史特点出发,针对体现中国现代审美文化发展趋向与矛盾问题及史学范畴的文学现象与作家个案,对现代中国历史变革中文学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文化问题展开了综合研究的文化、学术探讨。它对于现代文学史研究中史学方法与史学理论的拓展,对于现代文化史的历史总结与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对于历史变革中的审美文化抉择及现代民族精神的建设都给予了较多的学术、理论关注。
全书从现代小说、诗歌的发展到启蒙文化母题的酝酿和现代文化丛结的形成,从五四启蒙文学到“五四后”现代理性精神的审美发展,从现代诗文文本、语体到表现方法和美学生态、意象结构从群体、个体与集体等现代文化的基本矛盾范畴到其审美表现的错综结构与合力规范,从先驱、巨人与叛徒、隐士的现代文化主体构成到宗白华、鲁迅、钱钟书、沈从文、萧红等作家个案构成的文学现象,从作家群落到相关文化丛结与文学思潮,从鲁迅、费孝通、梁漱溟、林语堂对乡土中国的多维探索到现代乡土文学蔚成大观的各种思潮、流派及作家群落与审美形态,从京派、海派与港派的时空序列、矛盾倾向到现代文化的三方会谈的东方文艺复兴之路,从俗雅文学关系的矛盾到现代民俗美感的文化抉择与接受背景,从当代文学的发展问题到当代美学的文化主题,本书均以综合研究与个案分析的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学术、文化探讨。尤其对于和现代中国历史变革与文学发展相关的几个较为重要的文化问题,本书提出了著者自己的一些学术思想与理论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一些有关新文学与新文化内在联系的历史认识。
以往的文学史研究只注重了现代小说产生的思想背景,忽略了对从语体、文本到近代小说观念与传播环节的准备及从北京校园文化丛到上海都市文化圈的现代文化丛结与环境等现代文明要素的综合研究,同时也忽略了对从启蒙思潮到作家群落而至现代小说文化母题形成与美感形式形成的现代审美文化生态过程的系统研究。本书从爱与美的人文主题,到青春的感伤的浪漫情结,以至宗教的玄思和知识者内省智慧的哲理意蕴,还有巨人文化中的神话语境与原型体悟,标志现代人诞生的“狂人图腾”与负载传统文化的“阿Q精神”,归结了现代文学的美感结构与文化母题及相关理性精神,同时也涉及其后曹禺、丁玲、巴金、萧红、老舍等作家的创作及新中国文学和新时期、后新时期文学发展中一直存续着的这一启蒙文化理性精神产生的深层结构意蕴,从而揭示了“五四后”文学的独特史学范畴和自成一体的审美文化生态。
中国新诗从语言革命到抒写情感而至完成格律化、规范化的形式特征直到意象组合的冒险与圆熟,从另一方面的形式系统深刻地体现了新诗从写实主义、浪漫主义到古典主义、象征主义的现代审美文化生态过程,中国新诗只有将现实精神、情感个性、完美形式和意象结构融为一体完成审美意境的创造时才最后走向圆熟而获得艺术的成功,如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艾青及后来的七月、九叶诗人莫不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