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出版时间:2016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又是亚洲最强大的两个邻国,中日之间有太多的文化经济交融,但又有着深重的历史恩怨。历史上的两国关系充满了“战”与“和”,全面客观地了解这些历史对认识当下的中日关系十
作者姓名: 屈庆璋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39
内容简介
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又是亚洲最强大的两个邻国,中日之间有太多的文化经济交融,但又有着深重的历史恩怨。历史上的两国关系充满了“战”与“和”,全面客观地了解这些历史对认识当下的中日关系十分必要。本书内容包含了:对日本文化的深刻理解,对中日两国交往历史的客观讲述,对国际关系中的两国关系的深入分析。这在当下关于中日关系的出版物中并不多见。
作者简介
屈庆璋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日语译审),男,1955年9月8日生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共党员,兼任重庆市高级翻译职称评审委员、重庆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等职。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日语系(日本语言文学),后先后在日本修道大学法学部、日本立命馆大学学习。长期从事对外交往工作,担任过各领域的国际会议、谈判、技术交流、庆典等活动的同声传译或现场翻译。曾历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亚洲处处长、新闻文化处处长等职。2002年起在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任教。
第一章 中日之“和”与“战”
对大自然的敬畏感——日本国与日本人
与古代中国交往的历史就是日本进步的历史
典型人物——鉴真和尚与阿倍仲麻吕
武士道精神的内涵
十三世纪到十六世纪之间的几场战争
从“锁国”到“脱亚”
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与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国共合作全面抗战
日军占领地区的亲日伪政权
战争时期不同于日伪“亲善”的友好
抗日统一战线的一部分——日本人反战同盟
日本从一时的“胜利”走向最终的战败
第二章 新中国与战后日本
不承认投降的“终战诏书”
9月3日——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胜利纪念日
麦克阿瑟的铁腕与妥协
东京审判——正义而不完美的审判
保留天皇制与日本人的战争史观
战后宪法是日本和平发展的“宝典”
冷战下的战后复兴
抗战结束后的重大事件——重庆谈判
中国共产党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的成立与战后东亚新格局
第三章 战后中日关系
周恩来领导新中国对日工作
“旧金山和约”带来的影响
新中国坚持对日友好政策
“非正常”的交往——“备忘录贸易”
“文革”时期的日本与中日关系
“以民促官”、“官民结合”的成功
邦交正常化是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
终于翻开了中日关系新的一页
中日全面交流合作的“蜜月期”
进入新世纪后中日关系的“冷却”
第四章 友好与不友好的理由
崇尚强者的日本与美日同盟
“G7”成员日本
对美国说“不”与对中国说“不”
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问题
广岛与重庆——关于加害者与受害者的认识问题
靖国神社与“生死观”
钓鱼岛之争的背后
“反日”与“嫌中”
世界格局下中日关系的变化
友好与不友好的理由
主要参考书目
第一章 中日之“和”与“战”对大自然的敬畏感——日本国与日本人
提要:追求自然淳朴与寂寞伤感的民族心理,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文化特色,皆缘于日本人对大自然的敬畏感。天赐之自然环境加之世代创造和传承之文化,便形成了今天的日本国与日本人。
在欧亚大陆东北部太平洋的茫茫海面上,几个较大的岛屿和无数小岛斜躺在那里。这就是“日出之国”——日本。日本国土狭长,是一个被大海所环绕的岛国。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几千个小岛组成。虽然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但基本上四季分明。日本列岛的地理特征构成了变幻无穷优美壮丽的景色,境内山地崎岖、河谷交错,景致各异。虽然自然环境十分优美,但日本常年承受着火山、地震、台风、海啸的严酷打击。
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称为“大和”的日本民族形成了其基本的民族特质,即:对天赐之自然美景和人之生命,怀有崇敬感恩的心情,又对大自然的巨大威力充满了畏惧和无奈。关于日本和日本人,的确有许多难解之谜。原始日本人到底从何而来?日本民族是怎么形成的?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日本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在爱知县发现的牛川人。牛川人约生活于十万年前。一般的历史划分,将距今约一万年前至公元前三世纪为止的七、八千年间,称为绳文时代。因为当时的陶器上有绳纹模样,故称之。绳文人过着狩猎、采集、渔捞的生活,其时的成年人平均身高,男性一五八厘米,女性一四八厘米,头骨比现代日本人还大。公元前二、三世纪是弥生时代,青铜器、铁器、稻作文化从中国江南经由朝鲜半岛传到日本。弥生人身高比绳文人高,脸与鼻子则较窄。1996年开始,中国及日本的一些学者们组成“江南人骨中日共同调查团”,对中国江苏省发掘出来的春秋至西汉时代(即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一世纪)的人骨,及差不多同期出土的日本北九州及山口县绳纹至弥生时代的人骨,进行了三年的对比研究。经过DNA检验分析,两者的排列次序某部分竟然一致,证明两者源自相同的祖先。也有人认为日本人的人种源自中国云南省。他们曾经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发现在当地几乎所有婴儿的臀部都有胎斑,而日本人恰有这一人种胎斑的类似性,而且在日本九州、本州西部有许多人的血型是A型,这一点也与云南和泰国内地相同。
日本人到底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不仅没有真正权威的科学论断,即便是在渺茫的史料和纷纭的传说中也难以追寻其准确的答案。不过,综合各种资料,有一种推论似乎比较可信:距今数十万年到一万年前,日本列岛南北两端均与欧亚大陆相连,欧亚大陆东北部的原始人群为追逐大型野兽来到日本并定居下来,经过漫长的岁月,大陆桥消失,形成了今天的日本列岛,又在以后的历史演变中,逐渐有来自西伯利亚、中国东北、中国东南沿海、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的人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陆续迁徙而来,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日本人。
不过,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一样,一般的日本人把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起源归咎于神话传说。在日本的神话中,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不仅创造了人,而且还创造了国土。据公元712年成书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记载,创造日本列岛的天神之女天照大神是日本的祖先神,是她统治了大地。天照大神之孙迩迩芸命神又把天地间的三件宝物——“天之丛云剑”、“八尺琼勾玉”和“八咫之镜”交给了其玄孙,即日本的第一位人神——神武天皇。神武天皇从此横扫千军,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这三件并称“三神器”的宝物,成了日本天皇权力的象征。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2月11日建国即位,至今日本的“建国纪念日”仍为每年的2月11日。天皇,作为人间之神代代传承,直至今日。当今在位的平成天皇明仁,是日本的第一百二十五代天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是如何把神话与现实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的。日本的天皇“万世一系”、“古今一尊”,两千六百多年延绵不断的存在,这在世界上的确罕见。
公元707年至715年,元明天皇时代正式定国名为“大和”,古代中国人此前一直把这个国家称为“倭”。而“日本”这个国名始称于奈良时代,一直沿用至今,意即“日出之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