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中学历史自主学习导引
点赞
由中联华文组织出版,合同编号:zlhw2013-148

作者单位:株洲市四中

出版时间:2013年9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目标与考试要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历史基础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看学生是否构建了应有的历史知识体系并形成一定的历史学科能力素养。因此,学生是否掌握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养成良

作者姓名: 汪瀛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2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目标与考试要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历史基础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看学生是否构建了应有的历史知识体系并形成一定的历史学科能力素养。因此,学生是否掌握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行为习惯,既是能否学好中学历史的关键,也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能否真正获得快乐的关键。本书从如何阅读学习历史教材,如何掌握阐释历史史实、现象、事件、人物、概念、结论、特征、图画、地图、数据图表,如何明确和达到历史高考各项能力要求,如何掌握重难点知识,如何解决学习历史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行为策略,具有全面系统、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特点和立竿见影的效果。


作者简介

    汪 瀛  湖南省祁阳县人。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湖南省最高教育奖“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理事。湖南省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教育科学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株洲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现供职于株洲市四中。

稿件目录

一、如何自主学习高中历史教材

  (一)勤学好问是学习成功的基本秘诀

  (二)自主学习历史教材三部曲

  (三)自主学习政治文明史

  (四)自主学习经济与生活文明史

  (五)自主学习思想文化与科技文明史

  (六)自主学习古今中外社会改革史

  (七)自主学习20世纪战争与和平史

  (八)历史教材中几个具体内容的自主学习

  (九)历史知识的自主整合

二、如何自主理解与阐释历史要素

  (一)历史事实的掌握与运用

  (二)历史现象的理解与阐释

  (三)历史事件的理解与阐释

  (四)历史人物的叙述与评价

  (五)历史概念的掌握与运用

  (六)历史结论的理解与应对

  (七)历史特征的理解与阐释

  (八)历史图画的理解与阐释

  (九)历史地图的理解与阐释

  (十)历史数据图表的理解与阐释

三、如何自主高效复习历史与迎接高考

  (一)明确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

  (二)应对历史高考的基本策略

  (三)运用多元史观认识历史的策略

  (四)提升历史解题能力的基本策略

  (五)提高历史试题训练效率的策略

  (六)提升撰写历史小论文能力的策略

  (七)学生高考历史失分原因与对策

  (八)历史知识与学科能力的查漏补缺

  (九)高考前30天历史学习策略

四、几个重要历史专题的高效复习

  (一)古代东西方政治文明复习行为策略

  (二)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演变复习行为策略

  (三)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复习行为策略

  (四)古代与近代中国经济演变复习行为策略

  (五)世界市场形成与经济全球化复习行为策略

  (六)20世纪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复习行为策略

  (七)新中国经济建设复习行为策略

  (八)中西方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行为策略

  (九)中外科技进步与文艺辉煌复习行为策略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一、如何自主学习高中历史教材

高中历史教材(教科书)是高中生学习历史过程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当今高考命题的基础,故阅读和理解高中历史教材是高中学生学好历史课程的重要基础。长期高中历史教学经验告诉我两个铁的事实:第一,凡高考历史成绩优异者,必是那些重视自主学习高中历史教材的学生。第二,凡不重视或不会自主学习高中历史教材的学生,其高考成绩必然好不到那里。因此,就高中历史学习而言,我们必须学会怎样阅读和理解高中历史教材,掌握一些阅读和理解高中历史教材的方法和技巧,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既能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兴趣,高效帮助自己掌握大量历史知识,又能提高自己阅读能力和理解、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如何自主学习高中历史教材作一粗浅推介,或许能帮助大家解决如何自主学习高中历史教材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提升大家自主学习高中历史教材的能力与效果。

(一)勤学好问是学习成功的基本秘诀

谈到学习,我首先强调的是吃苦精神。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千辛万苦就得来的辉煌胜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们常把体力劳动认为是一种辛苦,其实脑力劳动也依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成绩更是来自日积月累的结果。要深刻地理解知识,熟练地掌握技能,取得好的学习成果,必须付出相当的时间、精力和体力,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勤奋、刻苦。为了拿到好的分数,没日没夜的苦读,在桌前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有时坐久了站起来,头昏眼花,天旋地转,你能说不苦?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对于学习而言,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大家都知道,未来的高考,除了考知识之外,更多是考熟练。熟能生巧,但为了这个“熟”字,我们需付出更多汗水。一套套试题不停地做,有时同一种类型的题,为了掌握要做好几遍。题海战术,虽不可取。但你若想真正成为一个未来的高考高手,就应该明白,题是不能少做的,而且是不可不做的。黄种人是考试的天才,世界上公认最难的考试“GRE”,都有人满分!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祖辈传下来的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天性。

很多人都认为,玩得多而又学得好的人,才是聪明的、好样的。我有一位学生,由于虚荣心的作用,曾一度相信“刻苦”是与“书呆子”、“笨”、“死记硬背”等联系在一起的。于是学习不用功,还特别怕别人夸他刻苦,每次都是急急地争辩说:“我哪有学习,我一直在忙着……”结果在那段时间里,他的学习成绩很不稳定。后来,我找他谈心,将他的学习状态与他的好朋友和学习竞争对手进行比较,从而使他明白了“没有时间的保证,就不可能有成绩上的突出收获”。从此,他努力改掉过去那种虚荣的做法,踏踏实实地学会弄懂知识的每一点、每一滴,而不是为了显示聪明而故意不学,甚至不懂装懂、不求甚解地应付作业。这样,他的学业成绩很快稳定下来,并且不断提高。

要想成功,先学会吃苦。爱迪生说过:“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一分灵感加九十九分汗水。”谁不祈盼成功?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奥秘在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吃苦。

失败的原因五花八门,成功却无一不是勤奋的结晶。我并不否认真有所谓的“天才”,但只凭几分小聪明哗众取宠的人,只不过是一块未雕琢的玉,质虽好却难登大雅之堂;我也并不否认,不同的人存在智力上的先天差别,但勤奋可以弥补天生的不足,笨鸟先飞,未必成不了领头鸟。“勤奋”是永恒的学习秘诀。

勤学和好问是不可分的。勤学的结果,必然会产生诸多疑问,如果没有疑问,那必然就是没有勤学,没有投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缺一不可。解惑是教师的天职,学生没有问题,往往会令老师感到无所适从。因此,不妨“开口就问”,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

作为学生,一定要争取多发现问题,并向老师提问。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往往都是最基本的东西,也是教科书上的东西,是知识的最基层,而稍微深层次的知识,需要你在向老师提问的过程中获得,老师也往往通过一个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来判断这个学生学得灵活不灵活,思考得深不深入,同时也能判断他的学习态度与聪明程度。千万不要放弃提问的机会,千万要养成多想多问的习惯,不要怕麻烦老师,不要担心太古怪的问题会惹老师生气,不要顾虑提问太多会使老师心烦。不会的,老师就是老师,老师从不会认为帮学生解答问题是件麻烦的事。相反,老师最爱喜欢提问的学生,因为只有学会了,才可能提出像样的问题。当你与老师争辩时,当你仔细聆听老师的解答时,你获取了一个提高自己知识水平的最好机会。

“好问”与“好答”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在高中阶段,很多学校都会出现相互竞争所导致的“同学关系紧张”这一现象,其集中表现就是“逢问不答”,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愿意告诉对方。这是完全要不得的。记住:“认真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是最好的复习方式之一。”

作为学生,你还要争取多帮同学解答问题,多与同学讨论问题以及多向同学请教问题。到了高中后,由于时间紧,如果有人经常找你问问题,你恐怕就会不耐烦,认为他耽误你的时间。其实别人找你问问题也是对你有好处的。我就比较喜欢回答别人的问题。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一来可以检验你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如果你能非常完整的给他讲明白了,说明你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很好。如果你回答不出来或说不清楚,则说明你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还有欠缺,由此就发现了你复习中存在的漏洞,以便使你在今后的复习中,将漏洞补上。二来,如果你以后有问题去问他,那他一定会热心地为你解答。每个人都有比较擅长的科目,同学们在一起无所拘束,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然后大家一起研究,一起来分享解决难题后的快乐,且实现了取长补短,使每个人受益匪浅。真可谓博采众长,集天下珍宝于一身。

(二)自主学习历史教材三部曲

1.通读

所谓“通读”,就是对整本高中历史教材或某教材中的课文浮光掠影地读一遍,从宏观上对其有个总体了解和把握。实事就是地说,在当今高中课程多、学习任务重的背景下,特别是在高中文理科分科之前,要求大家集中时间通读整本高中历史教材是有一定难度的,同学们也不太愿意去做。但抽出时间课前“通读”某一篇历史课文还是做得到的。那么,我们应如何“通读”高中历史教材和某一篇历史课文呢?就一般而言,一是“通读”教材目录,注意理解章节、或单元与课文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通读”某一篇课文中的“纲目”,明确某一历史课文的主体知识要点,从而记住纲要,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把握知识体系,从而对该课文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为了提高“通读”效果,我在这里特别提醒同学们三点:一是“通读”高中历史教材要全面。即历史教材中的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等都要读,不可丢三落四,以便最大限度地发现信息,选择性地获取信息。二是我们在通读历史课文时,要注意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断层处,深化部。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建构于所学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它是知识的延伸,拓宽和深化。我们要重视和学会新旧历史知识的比较,比较其内在的联系与区别,抓住其深化部分的内容,把所学的新知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三是我们要学会比较高中历史知识与初中历史知识的联系与区别。高中历史教科书注重与初中知识的衔接,许多知识是从初中知识过渡深化而来。同学们在通读过程中,头脑要回顾初中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比较两者的联系与区别。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理所当然比初中历史教学要求更高,学生要学会思考,要求高在哪些方面,要求高在哪些内容?抓住其深化部分重点理解。

2.精读

所谓“精读”,就是指在通读的基础上,读懂每个知识的具体内容及词、句、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列出知识结构,记忆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精读往往需要多遍才能完成,既适用于课堂学习中,也适用于课前预习。有关“精读”的具体做法,特提示以下三点:

第一,要注意找出历史课文中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同时要开动脑筋,边读边思考,准确理解并掌握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对重点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思考,以求准确理解。然后根据课本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那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概括、构建章节知识结构。这样既分清了纲目层次、知识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要点化,纲举目张,有利于牢固掌握知识,又提高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第二,从不同角度分解历史课文中的内容。不论任何历史知识都是由不同历史要素构成。如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就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背景或原因、经过、结果、成败原因、影响等。又如典章制度,就包括时间、制定者、制定目的、内容、性质、作用、影响、评价等。因此,我们在阅读学习某历史文时,一定要从不同角度将教材内容划分出背景(原因)、目的,经过或内容,影响或失败原因等,并具体落实到历史课文的具体语句子中。

第三,理清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是一门知识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基本史实当做孤立的分散的知识点,而要抓住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知识网络体系。贯通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实现了知识的整合,就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从而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垄断组织和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以欧美帝国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市场)最终建立起来。

第四,注意鉴别知识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有的同学记忆历史知识像背诵语文课文那样背诵历史教材,既无此必要,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更难于坚持。在阅读过程中,只需抓住知识性语句来理解、记忆即可。如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人教版历史必修2有这样一段叙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工厂的规模都比较小,大多数只有十几个人,有几百名工人的工厂就算是大工厂,而且每个工厂的运作都相对独立。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重化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很多工厂成千上万的工人,资本需要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其中,“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属知识性语言,必须理解记忆。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工厂的规模都比较小,大多数只有十几个人,有几百名工人的工厂就算是大工厂,而且每个工厂的运作都相对独立。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重化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很多工厂成千上万的工人,资本需要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都属论证式描述性语言,无需记忆。

第五,要敢于质疑和假设推理。尽信书不如无书。历史学科研究在不断突破创新,历史教材的滞后性已是不争的事实。事实上,当今高中历史课程是“一标多本”,同一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叙述与评析,不同的历史教材不仅存在差异,有些甚至相差很大。这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将某一版本的历史教材视为《圣经》,而要敢于质疑和假设推理。这是培养我们自己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在自主学习历史教材过程中,在了解历史史实的基础上,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敢于大胆质疑教材中的某些观点与结论,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主张,并引用史实加以论证或驳斥,不能盲从“权威”。对教材中没有下结论或结论模糊的历史问题,应大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同时尝试对一些历史事物的发展可能性作出大胆的推理和假设,可通过与之相类似的历史事物的对比、借鉴来提出问题。比如,假设甲午战争中国获胜,又该如何评价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如果袁世凯不告密,戊戌变法是否会失败?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3.串读

所谓“串读”,就是指在通读、精读的基础上进行纵横联系,进一步搞清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知识的前后联系,把相关知识点连成线,以线成面,使知识网络化、线索化、立体化,最终学会迁移和灵活应用知识,提高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这里的“点”是指历史课文中的爆发、兴起、酝酿、开始、发展、全盛、转折、失败、初步、进一步、彻底、完全、低潮、高潮等关键词。例如人教版历史必修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中“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抓住句中“进一步”和“初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本主义的侵略,是通过对中国自然经济的破坏而实现的。那么侵略是如何渐进的?对自然经济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如何进行的?为何必须要走这样的道路?由此我们就可以把握我国民族资本义的特点及其形成这种特点的深层次原因,并通过中外对比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方式,将不同方式与结果相结合我们更能认识历史发展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又如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引言中说:“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我们可以抓住句中的“渐进”进行分析:“渐进”的表现是什么?为何会出现“进”?为何说是“渐进”而不是“突进”?“渐进”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给后人以什么启示?这就能深化对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发展的理解。

这里的“线”是指历史教材中的结构。纵观当今高中历史教材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包含、并列两种关系。是包含关系的,要把握中心句,而中心句的位置不外乎段首、段中、段末三个位置,在历史教材的叙述中一般在段首,每目标题即为中心句。是并列关系的,多从不同角度按时序展开。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引言中讲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理论成果。”它依据时序,分三个分层次揭示了三个伟人、三大理论成果的历史地位和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里的“面”,是指纵横迁移历史知识。即运用已掌握的历史知识或技能来学习其他类似的历史新知识的能力,也就是知识运用能力。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获得这样的认识: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在英国开始,是因为英国同时具备了如下条件: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经济技术条件——资本、劳动力、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这些条件和因素也适用于分析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可将这一认识迁移到认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变化的原因中;也可用于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这样,就能全面把握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又如我们自主学习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从本册学习内容来说,我们应联系第7课“启蒙运动”和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相关内容,理解其对“天主教统治及神学思想”的批判作用、对“启蒙运动”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本册教材(历史必修3)与另外两册教材(历史必修1和必修2)之间的联系来说,我们应注意其与历史必修2中的“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和历史必修1中的“欧美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之间的联系。其中,前者是原因,后者是作用。

(三)自主学习政治文明史

当今高中历史教科书在编写体例上是一种专题模块结构,政治文明史是高中历史三个必修模块中的第一个模块,也是相对难学又比较重要的一个模块。

我想,作为高中学生学习政治文明史,最想知道莫过于下列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政治文明?第二,作为高中历史教科书所叙述的政治文明史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三,我们应用什么方法或思路去学习高中历史所叙述的“政治文明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本人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供同学们参考。

1.政治文明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政治文明

什么是政治文明?简而言之,政治文明是指人类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况和发展程度的标志,它是与政治蒙昧和政治野蛮相对立的范畴。具体来说,政治文明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两个层面的内容。在政治制度层面,主要表现为由于经济基础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所引起的国家管理形式、结构形式的进化发展,即政体或国体、政体范围内的政治体制、机制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成果。如代议制民主的确立、选举制度的推行、司法制度的近现代化、政党制度的建立、文官制度的形成等等。其中,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政治制度文明发展的最重要成果。在政治观念层面,主要表现为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和政治情感的更新变化。如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正义、共和、法治等思想观念的形成、普及和发展,以及人们政治参与意识的普遍增强等等。政治观念文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精神文明的其他部分一起,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认为,“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它规定高中历史关于人类政治文明史的学习内容为“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共有9个专题。”并认为,“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也就是说,当今高中历史政治文明史教与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在史实上主要掌握“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在理论上要“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从史实的角度来说,高中历史学科中的政治文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治制度与法律。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等。二是重要的政治思想与活动。如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等。三是政治格局。如二战后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等。

依据这些政治文明史基本史实,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中历史学科所叙述的政治文明史实际上是围绕民主化和法制化两条基本线索展开的。具体而言,它主要包括四点:第一,中国的政治发展经历了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曲折历程。当今,中国的民主法制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第二,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开西方民主法制之先河;近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或改革先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19世纪70年代后,代议制不断发展、日益健全。第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俄国、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显示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追求。第四,伴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反对霸权主义、打破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高中历史学科中的政治文明史所阐释的作用、影响、经验教训很多,如“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等等。关于人类政治文明活动所带来的种种作用、影响和经验教训,这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一列举说明。这里需要强调的就是我们在学习政治文明史的时候,仅仅掌握相关史实是远远不够的,正确的做法应是在感知和掌握相关历史史实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好政治文明史基本策略

(1)准确理解和掌握政治文明史中的重要政治概念

政治文明史所涉及的政治名词、术语、概念较多,且理论性强,注意运用从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解读概念,分析史实或典型材料,理解某一具体制度的特点,然后对同类制度进行归纳、概括,从而理解该类制度的内涵和实质。

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政治概念为例,不少学生因没有准确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涵,而对中国古代这一政治制度持彻底否定态度。实际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由“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组成的复合概念。这里的“专制主义”主要是指君主专制,是指一种决策方式,它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这里的“中央集权”,则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一种政治体制,它强调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者相结合,就构成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其目的都是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权威。据此,结合中国两千余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历史,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专制主义”作为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作用是消极的;“中央集权”作为一种政治体制,基主要作用是积极的,主要表现为: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2)在坚持历史唯物史观的前提下,注意运用多元史观评析政治文明史

探讨政治文明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高中政治文明史教学重要任务之一。既然要探讨政治文明史作用与影响,汲取其经验教训,就离不开以什么指导思想为指导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有过明确规定,那就“历史唯物主义”。这里需要强调的主要有下列两点:

第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政治制度,切勿机械地从形式上进行比较,应注意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制度溯源等方面,客观地分析其呈现出不同特点的原因。注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不同政治制度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从而理解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理解政治文明发展的规律。如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文科综合卷第31题历史选择题,就很好地反映了运用历史唯物史观评析政治文明史问题。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办法命题者通过1920年12月,毛泽东致朋友的信中的对改造中国的认识,揭示了在当时中国“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这就很好地体现了历史唯物史观。当今史学界,有些历史研究者认为,革命不如变法改良,中国选择暴力革命是一种历史失误;如果中国走变法改良,民主宪政的道路,中国的今天就会好得多等等,并致力于搜集种种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作为学术研究,他们有自己的研究自由,我无权干涉,也不想与其辩论什么。但我想说的是,历史没有如果,历史不以我们后人的意志为转移。难道中国人就天生主张革命?当时的中国人没有为变法改良和民主宪政努力?为什么一直坚持民主宪政的立宪派后来支持辛亥革命?为什么早年主张维新改良的孙中山放弃改良而走向革命道路?为什么已经让权于袁世凯并致力经济建设的孙中山后来又举起革命的旗帜?这里有太多的为什么需要我们去追问。不错,暴力革命破坏性太大,流血太多。但我们为什么不去反思,那么多善良老实的中国人,为何不畏牺牲、前赴后继地去坚持革命?我想,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他们为生存环境所逼。我真诚拥护改良,不希望看到通过大量流血牺牲的革命来实现美好愿景。但历史的演进,会以我们的美好愿景为转移吗?正如今天的国际关系,我们中国选择了和平崛起,希望和平谈判解决国家之间的纷争,建立一个美好和谐世界。但当今世界就和谐吗?就没有暴力了吗?美国等西方国家就放过我们吗?甚至我们的周边小国家放过我们吗?最近美国防长还高调宣布将美国的60%的海军力量布置到西太平洋地区,并不时怂恿中国周边小国侵夺或蚕食中国的领土。如果我们不做好武力斗争的准备,甚至自动放弃武力,那就只有等着被宰割的命运到来。我们无需美化革命,但我们也无需通过贬低革命来美化历史上的变法改良与民主宪政道路。实事求是地客观揭示中国革命历程,应是中学历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在坚持历史唯物史观的前提下,注意运用多元史观评析政治文明史。当今史学研究,除传统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外,还涌现出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事求是地说,这些新史观,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但确实也有其可取之处,并给人们耳目一新和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当今高考命题者常将这些新的史观融入到高考试题之中。

以文明史观考查政治文明史为例,2006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Ⅰ第37题、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Ⅰ第40题(1)(2)问考察中华民族内部文明交流,体现“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这一主题。2008年高考全国高考文综卷Ⅰ第37题通过考察中国唐代科举制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进行文明比较,体现“文明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折射“文化上应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使各种文明兼容并蓄。坚持文明发展的开放性,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008年江苏卷政治文明中的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罗马的法律制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2008年广东卷政治文明中的宗法制﹑君主专制﹑雅典的城邦制﹑中国的1954年宪法等。2008年海南卷政治文明中宋朝的枢密使﹑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法国的共和制等。

若运用文明史观学习高中“政治文明史”,我们至少要注意四点:一是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又分为初级农业文明阶段和发达农业文明阶段,青铜器和铁器成为划分的标志;工业文明分为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两大阶段,工业文明的生产力主要是蒸汽机和电力,18世纪下半期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在此前,还有一个长达数百年的酝酿阶段。我们应以此掌握文明史的基本线索、基本史实,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过程和成果。二是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将历史与现实予以结合。比如要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历史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形成的民主的运作方式和法律的现实意义,等等,从而感悟历史的时代特征,运用各种方法,比较、概括主要文明的重要特征和现实意义。三是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各种文明虽有强弱之分和大小之别,但绝无优劣高下之别,都有同等价值。各文明也不是封闭的、隔绝的,各文明之间多以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两种形式发生交往,通过这两种形式,加快了不同文明间的整合,促使世界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从区域走向全球。四是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还应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在把握历史线索和阶段划分时,改变按社会形态“由低向高”的传统做法,以中国文明的发展演变为主导线索,并按照中国文明在某一时期最突出的时代特征进行历史分期。

(3)依据“政治文明史”模块的编排特点理解人类政治文明

高中“政治文明史”模块,是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精神和内容标准要求编写的。它在政治文明方面,颠覆了传统史学中突出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的编写思路,摒弃了那些残酷的斗争和血腥的屠杀,而是以国家机器的运行、各种机构、组织、制度的设置以及相关政治运作为研究的重点,突出了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活动的分量。其中,对于制度文明更是浓墨重彩,在整个必修模块九个专题中有五个专题涉及制度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创新,课标和教科书从文明史角度客观叙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雅典民主制的发展,全面阐述了两种政治制度发展的历程。从英国渐进的制度创新、美国政治新体制的完备、法国共和制的曲折历程、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等方面,阐释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历史地位。对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政治文明方面的成就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系也做了充分反映。

综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政治文明史的“内容目标”和政治文明史教科书的编排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当今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依照文明史观的史学价值观。如古代政治,教科书提供了古代中国的专制政治和西方希腊罗马的民主法制政治这两种截然不同类型的政治。前者讲述了农业文明下的东方大国政治特色,其君主制、中央与地方制度(包括边疆)、监察制度、选官制度构成教材叙述的五大制度内容,为东方中国奉献了古代灿烂的时代,为世界奉献了一份政治智慧的盛宴。当然,他也证明了专制文明并非完美的人类政治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是那么不合时宜,终被历史抛弃。后者则是商业文明下的政治设计,教材论述的目的,在于给学习者提供完整的民主政治的脉络:古代希腊罗马是近现代民主政治文明的源头。近代的政治,教科书也提供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治,即资产阶级代议制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前者主讲英、美、法、德四种不同政体下的代议制特征,揭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内幕。后者则在于揭示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些渊源。现代的民主政治,重点通过新中国60年的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历程,证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在规律。不管怎么样,要重点抓住这几个问题:政治文明的演进脉络、每一种政治文明形态要从表象中提炼出以制度和原则为面貌的历史贡献及局限、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努力和目的。

出于“政治文明史”模块编排特点反映的文明史观,我们在学习时应注意思考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①在古代专制政治方面,我们应思考政治文明与农业文明、精神文明间的关系,制度的构成和历史的正负影响。②在古代民主政治方面,我们应思考政治文明与古代雅典民主的起因、演进内容及评价,一些民主原则;古代罗马法制的起因与演进、法制原则和评价。③在近代民主政治方面,我们应思考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起因、保证、国体与政体、制度运作与原则、影响与评价;中国近代建立民主政治的原因、各种探索尝试与成果;无产阶级为争取本阶级民主权利的斗争与设想。④在现代民主政治方面,我们应注意思考新中国60年民主法制政治的发展历程、纵向或横向的互动联系。⑤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内在规律与表象、中国不同时期外交。

(4)依据政治文明发展的阶段特征,归纳政治制度等发展沿革与演变

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研究或学习者通过对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相关内容的整合和抽象而形成的质量更高、结构更强的知识系统。它不仅可以引导我们正确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还可以启发我们了解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弄清获取知识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思维品质,使我们更能自如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现以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史为例,从学习的角度作一简要说明:

第一,归纳其特征。夏商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宗法制度在夏朝萌芽、商朝开始、周朝成熟。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相辅相成,巩固和发展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从秦汉到明清,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地方听命于中央的政治体制及其相关机构和制度。汉朝通过王国问题的解决以及选拔和监督官吏制度的建立,巩固与发展了这一体制。隋唐时期,针对中央政权机构建设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北宋的地方分权措施和元朝的行政体制改革,使我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明清时期中央机构的变化,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第二,分析其原因。一是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夏、商、周政治制度继承了原始社会中的血缘关系和部族集团的特点。秦朝以后建立起来的以专制主义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宗法制下有关王位继承和爵位世袭的宗族制度。二是统治的需要,即根据建立和巩固政权的政治需要,建立新的政治制度或变革旧的政治制度。如西周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周武王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不仅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还拓展了疆域。秦朝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顺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体现了古人治国的政治智慧。分封制的确立与废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说明政治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与不断完善的。

第三,探究其演变。一是专制政治日趋完备和强化。商周时期的专制主义表现为宗法制下的集权政治,它以西周为标志;秦朝以后的专制主义表现为中央集权,宋朝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二是官僚机构不断膨胀与吏治的制度化、法制化。中国古代调整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官制度的行政法律规范,从唐代起已经自成系统,其体系之完整、规范之详密、制度之完备,居同时期世界的先进水平。三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政治制度中的基本矛盾。其基本趋势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地方服从中央、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

第四,阐释其历史地位、作用与影响。政治制度不仅与政权的巩固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例如:商周的宗法制既是家族制度,也是国家的政治制度。由宗法制发展而成的封建宗族制度在维护封建专制主义基层统治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例如,乡村的构成是以宗族组织为基本单位的,族权是封建社会的一大绳索;宗族制度以宗族组织为实体,以伦理纲常为灵魂,束缚着人们的行为乃至思想。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迟缓性与漫长性与此不无关系。当然宗族制度在调解村民纠纷、发展乡村教育和其他乡村建设方面也发挥过积极作用。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经济、思想和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根本无需举例说明。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