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从政治、经济、人文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关系的发展与演变,从中总结出俄乌关系的特点与发展规律。中亚对俄罗斯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意义,俄罗斯将中亚视为其特殊利益区。研究俄乌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外交的特点与运行规律,从而使中俄关系、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关系、中-俄-中亚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在当前我国正积极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宋志芹 文学博士,呼伦贝尔学院讲师,俄语系主任。主要从事俄罗斯外交方面的研究。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编写教材1部。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四、本书结构与基本思路
第一章 俄乌关系形成时期(1991~1995)
第一节 历史遗产与俄乌关系
一、沙俄对中亚三汗国的征服和统治
二、苏联政权下的乌兹别克斯坦
三、乌兹别克斯坦的独立
第二节 1991~1995年期间的政治和军事关系
一、从合作共和国间关系向国家间关系的转变
二、俄乌在调节 塔吉克斯坦内战等问题上的合作与矛盾
第三节 1991~1995年期间的经济和人文关系
一、苏联体制下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情况
二、逐步适应新现实的经济和人文合作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乌关系波动时期(1995~2003)
第一节 1995~2003年期间的政治和军事关系
一、伊斯兰极端主义威胁下的政治和军事关系(1995~2000)
二、新地缘政治现实下的政治和军事关系(2000~2003)
第二节 1995~2003年期间的经济和人文关系
一、经济和人文合作处于低迷状态(1995~2000)
二、经济和人文合作出现向好趋势(2000~200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乌关系全面发展时期(2004至今)
第一节 2004年至今的政治和军事关系
一、政治和军事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2004~2008)
二、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政治和军事关系(2008至今)
第二节 2004年至今的经济和人文关系
一、经济和人文合作驶入发展快车道(2004~2008)
二、经济和人文合作继续发展(2008至今)
本章小结
结语俄乌关系的特点、规律及对俄乌关系的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所指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关系,是指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作为独立的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拟从历史的角度,分阶段考察自1991年以来两国政治、军事、经济、人文关系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同时期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揭示两国关系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二)选题依据和意义
中亚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拥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是俄罗斯外交的传统优先方向,其对俄罗斯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俄罗斯将中亚视为其实现民族复兴、恢复大国地位的战略依托。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国家。该国位于中亚的中心,同其他四个中亚国家和阿富汗都接壤。自独立以来,乌兹别克斯坦面临着来自地区内部和南部阿富汗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威胁,对此乌政府始终采取不妥协的立场,这使其成为中亚地区安全稳定的支柱。乌兹别克斯坦拥有中亚地区近一半的人口,国土富含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铀、黄金等战略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俄罗斯商品的重要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地。乌兹别克斯坦国内生活着大量的俄语居民,保护境外俄罗斯族的利益是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之一。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对彼此的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变化,两国关系发展波折,在很多人看来难以捉摸。因此本研究的意义首先在于通过对俄乌关系的研究,更好地了解俄乌对彼此的政策特点,从而搞清楚两国关系复杂的原因。考虑到目前我国国内对俄乌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不多,因此希望本书能够为国内该问题的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和友好邻邦,两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多极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俄关系对彼此意义重大。乌兹别克斯坦是中国在中亚的近邻,加强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合作有利于维护我国西部地区的稳定。近年来随着中乌关系的不断拓展,乌兹别克斯坦已经成为我国在中亚的重要能源合作伙伴,对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意义不断上升。中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同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是唯一一个由中国发起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地区合作组织,是中国对中亚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平台。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以来中亚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实施这一伟大战略的重点地区,发展对俄关系也比以往获得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俄罗斯同中亚国家间的关系,对于我国更好地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具有非常现实而重大的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一)我国的研究状况
由于乌兹别克斯坦独立的时间不长,国内学者对俄乌关系的研究较少,更多的是在介绍中亚国家的整体情况时涉及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中国学术界出版的相关著作、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在有关中亚历史研究中涉及俄乌关系,例如:王治来编著《中亚通史》(古代卷、近代卷,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丁笃本著《中亚通史》(现代卷,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马大正、冯锡时主编《中亚五国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其中涉及乌兹别克斯坦民族的历史发展、近代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三汗国被俄罗斯先后吞并、乌兹别克斯坦在苏联时期情况的内容。
第二类是有关当代中亚问题的研究涉及俄乌关系。赵常庆主编《十年巨变·中亚和外高加索卷》(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赵常庆主编《中亚五国概论》(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介绍了独立后中亚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情况;陈连璧、刘庆岑、吴宏伟著《中亚民族与宗教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吴宏伟著《中亚人口问题研究》(中亚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孙壮志著《中亚新格局与地区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孙壮志著《中亚五国对外关系》(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研究了中亚国家社会生活的一些具体领域;孙壮志著《中亚安全与阿富汗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分析了2001年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前后阿富汗因素对中亚安全的影响;郑羽、庞昌伟著《俄罗斯能源外交与中俄油气合作》(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比较详尽地阐述了苏联解体后的十年内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能源外交;冯绍雷、相蓝欣著《普京外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涉及了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双边关系;郑羽,柳丰华主编《普京八年:俄罗斯复兴之路:2000~2008.外交卷》(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系统论述了普京执政八年的外交政策,对俄罗斯的中亚政策进行了梳理;郑羽主编《中俄美在中亚:合作与竞争(1991~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比较详细地阐述了21世纪初期中、俄、美在中亚的政策,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外交、能源、军事等多个方面;赵华胜著《中国的中亚外交》(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介绍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中国对中亚的政策、中俄美三国在中亚的关系等;柳丰华著《俄罗斯与中亚——独联体次地区一体化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7月版)是我国国内为数很少的专门研究俄罗斯与中亚国家政治、军事、经济、能源、人文合作情况的一本专著,对于本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郑羽主编《独联体十年——现状·问题·前景》(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吴宏伟主编《中亚地区发展与国际合作机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杨鸿玺著《美国中亚战略20年——螺旋式演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张宁著《中亚能源与大国博弈》(长春出版社2009年版)等著作的相关内容,都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论述了俄乌关系。
我国国内与俄乌关系题目相关的硕士论文和学术论文如下:
张亮《2005年以来乌兹别克斯坦与俄罗斯关系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探讨了2005年安集延事件后乌俄关系的发展情况,分析了乌俄结盟对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栾淼《从2005年乌兹别克斯坦对俄政策的演变看其对俄外交的波动原因》(华东师大2012年),孙丹《当代乌兹别克斯坦对俄罗斯政策的演变及原因探析》(外交学院2008年),黄建华《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对俄美外交政策演变及原因探析》(新疆大学2010年),这几篇硕士论文是以安集延事件后乌俄关系或乌与俄美关系的发展为依据,探讨乌兹别克斯坦外交变化的规律,分析影响乌兹别克斯坦外交决策的各种因素。申玉华《独立后乌兹别克斯坦外交政策研究》(兰州大学2008年),梳理了独立后乌兹别克斯坦外交的发展和成绩,并对乌兹别克斯坦外交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学术论文有:金晓平“乌兹别克斯坦独立以来的政治、经济与外交”《东欧中亚研究》(1995年第2期),陈联璧“乌兹别克斯坦的外交政策”《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4期),探讨了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张国风“乌兹别克斯坦与俄罗斯的关系及其对中亚地区发展走势的影响”《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3期),分析了2000年前俄乌关系的发展演变,探讨了影响两国关系的内外因素,对俄乌关系的未来及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做出预测。
另外还有关于乌兹别克斯坦与美国关系、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经贸能源合作、中亚地区国际关系、中亚五国外交、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等等的各类期刊论文,限于篇幅限制,在此不一一赘述。
第三类是关于乌兹别克斯坦基本国情和各领域政策的辞书,对人们了解俄乌关系的基础有重要价值。如孙壮志、苏畅、吴宏伟编著《乌兹别克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薛克翘、赵常庆主编《简明南亚中亚百科全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张宁著《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发展(1991-2011)》(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二)俄罗斯的研究状况
通过对俄罗斯国内有关俄乌关系研究成果的文献调查,发现俄乌关系研究在俄罗斯学术界也属于“冷门”。俄罗斯学者对俄乌关系的学术成果多是将中亚作为一个整体,对独立后中亚国家的内政、外交,包括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俄罗斯对中亚政策方面的研究,对于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仅是顺便提及,内容有限。研究成果以专著和文章为主。另外还有一些学术成果是关于乌兹别克斯坦内政、外交问题及俄乌关系方面的,这类研究成果绝大部分是学术论文,从时间上来看多集中于2000年之后。
(1)关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学者卢涅夫认为,整个90年代俄罗斯在中亚(除塔吉克斯坦外)的军事政治地位逐渐弱化。90年代前半期中亚国家与俄罗斯经济联系密切,90年代后半期双方经贸关系削弱。中亚国家对俄语居民的歧视造成涌向俄罗斯的移民潮,从而对俄罗斯的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Лунев С. И.Вызовы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южных границ России, М.: ООО 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 научных и учебных программ , 1999 г.(上网时间:2013年3月1日) 学者马拉申科认为,2000年前俄罗斯对中亚缺乏明确的战略,从普京上台后俄罗斯注重与中亚国家发展双边合作关系。随着俄语居民逐渐迁出中亚,“俄罗斯因素”对俄罗斯与中亚国家间关系的影响将越来越小。Малашенко А.Постсоветские государства Юга и интересы Москвы// Pro сt Contra.- Том 5.-2000.—№ 3.-С.34-47. 学者帕纳林将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之间的领土和人口数量作一对比,认为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是历史形成的,俄罗斯对中亚的劳动移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作者认为,俄罗斯地广人稀,而乌兹别克斯坦正相反,因此在所有中亚国家中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的互补性最强。Панарин С. Росси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 взаимодополнительность и свободное движение населения // Pro ct Contra.- Том 5.- 2000.- № 3.- С.118-140. 以上两位学者的研究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对俄乌关系考察流于表面化。学者希什科夫对1991-2000年独联体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独联体国家间的关系在长达10年时间里呈下降趋势。因此俄罗斯必须与独联体国家发展双边关系而非多边合作。但作者所研究的问题涉及过于宽泛,并未提到俄罗斯与独联体各国的双边关系。 Шишков Ю.Россия и СНГ: неудавшийся брак по расчёту // Pro ct Contra.- Том 6.2001.№ 1-2.-С.91-106. 学者法祖拉耶夫认为,2009年俄美关系重启,在中亚这个俄美两国博弈的传统方向上,意味着美进俄退。2008-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经济,使中亚国家再度走向美国。Файзуллаев Д. США—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 перевалочный пункт или плацдарм? // Азия и Африка сегодня No.1, January 2010, С.9-14.
(2)关于俄罗斯的中亚政策。学者马拉申科认为,俄罗斯应努力加强对中亚国家的经济影响力,以迎接中国的挑战。中亚对美国的重要性在于其紧邻阿富汗,美国对中亚的民主改造的失败并没有使美国放弃中亚,美国恢复与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合作是对俄罗斯的挑战。Малашенко А.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 на что рассчитывает Россия? Моск .Центр Карнеги.—М.: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РОССПЭН), 2012 г. 学者特列宁认为,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对中亚的政策经历了“撤退和遗忘”(1991~1995年)、“阵地前哨”(1996~2000年)和“重新复兴”(2000年以来)三个阶段。 Румер Е.Тренин Д.Чжао Х.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 взгляд из Вашитона, Москвы и Пекина, М.Нов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2008 г. 学者卡赞采夫认为,中亚地区发展的不确定性是因为中国和亚太国家的介入,对此俄罗斯应保持警惕。某些国家(指乌兹别克斯坦)加入或退出各种一体化组织具有周期性,因此即使乌兹别克斯坦加入或退出西方或其他大国主导的一体化机制,也并不能认为这就是某些大国在中亚政策的成功或失败。Казанцев А.А.Большая игра с неизвестными правилами:Мировая политика и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 М.: МГИМО-университет, 2008 г.
(3)关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学者茹科夫和列兹尼科夫的专著对独立十年来中亚国家在本国经济转型中的问题和成绩做了总结。其中涉及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十年来的经济合作问题。Жуков С., Резникова О.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 в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структурах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мира. М: Московский общественный научный фонд, 2001.(Научные доклады, №134.)
(4)关于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学者法祖拉耶夫认为,20世纪90年代整个十年俄罗斯都一直忽视乌兹别克斯坦,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规模很小。20世纪90年代末期俄乌金融工业集团“伊柳辛”的成立促进了俄乌经贸合作的发展。2001年俄乌能源合作开始启动,俄乌合资企业逐年增多。他认为俄乌经贸关系从2001年起开始进入新的阶段。Файзуллаев Д. Узбекистан.Друже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после “развода” // Азия и Африка сегодня.2003-12-31 AIA-No.012: 14-16. 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认为,自1996年之后的十年间乌兹别克斯坦的外交就像一个在俄美之间不断运动的钟摆,从俄罗斯摆向美国,再从美国摆回俄罗斯。作者考察了乌摇摆外交的几个阶段,分析了2003~2004年乌疏远美国的原因、安集延事件的过程等,认为俄罗斯善于利用形势的变化改变中亚的政治平衡,使其对己有利。Файзуллаев Д. Россия и гео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перегруппировка сил в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 Азия и Африка сегодня.2006-03-31 AIA-No.003 С.10-15. 面对2008年以来的乌美接近,法祖拉耶夫在考察了2005年之后俄乌经贸、能源、军事和军事技术、宇航、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情况后认为,乌兹别克斯坦与俄罗斯的合作对己有利,乌不会轻易放弃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乌近期内不会远离俄罗斯。学者卡拉甘诺夫认为,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最重要的国家,乌的动荡不仅危害到本国,而且会殃及俄罗斯。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俄罗斯应该通过加强与塔什干的合作,承担起中亚地区安全保障者的责任,因为美国无法胜任这个任务,它甘愿让给莫斯科。Караганов С.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 возвращение России // Россия в глоб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е.2005.- 12 декабря 学者乌尔达舍夫考察了2003-2004年俄乌经贸、能源合作的情况。Урдашев Б. Состояние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торг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Узбекистана и России //Общество и экономика.2004-08-31 OIE-No.007: 344-350. 学者拉吾姆林和杜博诺夫对集安组织未来前途进行了思考。拉吾姆林认为,2014年后集安组织的作用客观上将会加强。乌兹别克斯坦退出集安组织是为了在俄、美、中之间搞平衡,以此迫使俄罗斯在乌兹别克斯坦可接受的条件下与之合作。作者认为乌兹别克斯坦外交可以称为“多方位”的,经历了亲俄和亲美两个阶段,如今正处于第三阶段,它是对前两个阶段的改进型,即适应全球化的阶段,乌兹别克斯坦不能很好地区别本国利益与超国家利益。这是它的问题。 Лаумулин М.Виртуальна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ОДКБ в преддверии ухода НАТО из Афганистана //Россия в глоб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е No.4, 2012: 86-94 杜博诺夫考察了乌兹别克斯坦退出集安组织的原因,乌兹别克斯坦与地区邻国的矛盾、其对集安组织的决策机制不满、对俄罗斯的帝国情结充满疑虑,这是乌兹别克斯坦退出该组织的原因。作者认为,俄罗斯当权者始终认为,苏联超级大国的解体过程并未结束,“文明离婚”过程仍在继续。 Дубнов А. Ташкент ушел, проблемы остались // Россия в глоб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е No.4, 2012,: 70-80 阿普杜拉耶夫研究了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俄语的地位问题,认为独立后乌政权将语言视为巩固政权的手段,千方百计地排挤俄语,但俄语在乌兹别克斯坦至今仍保持了族际交际语的地位,俄语的未来前景不甚明朗。Абдуллаев Е.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жизнь после смерти.Язык, политика и общество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Узбекистане // Неприкосновенный запас No.4, 2009:233-244 马科萨科娃则研究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劳动移民问题。指出俄罗斯是乌兹别克斯坦劳动移民最大的接收国。俄乌近年来在劳动移民问题上开展了一系列合作。Максакова Л. Трудовая миграция и населения Узбекистана // Общество и экономика, No.1 2011-1 :129-148
(5)关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历史。学者列维京在其专著中主要分析了乌兹别克斯坦历史发展的独特性以及这种独特性对现代乌兹别克斯坦内政外交的影响,关于俄乌关系作者仅考察了两国关系的历史,对1991年之后没有提及。作者探讨了中亚国家并入俄罗斯和建立苏联制度的负面后果。同时他指出,乌兹别克斯坦合作共和国在苏联体制内并非是完全意义上的殖民地,因此历史遗产对1991年后的俄乌关系影响并不大。Левитин Л.Узбекистан на историческом повороте, Москва, 2001.
通过对我国国内和俄罗斯学者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我国和俄罗斯对俄乌关系问题的学术研究做得很不够。从现有为数很少的资料来看,国内外学者都没有全面地考察俄乌关系,只注重俄乌双边合作的个别问题(主要是政治问题),对两国间经济、人文关系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2.俄罗斯学者对本题目的研究大多具有描述性,并未对俄乌双边合作问题做深入的分析。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从现实的角度来对俄乌关系进行分析,指出不同时期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各种因素,揭示两国关系发展的特点。因此本研究主要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运用归纳的方法从政治、经济和人文等方面进行尽可能全面深入地考察。归纳法对资料的要求比较严格,为了实现论证的目标,我们的研究必须尽可能多地收集真实全面的资料。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在选题方面,该研究以当代俄罗斯外交中较为热点的俄罗斯与乌兹别克斯坦关系为研究对象,我国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发现研究该问题的专著问世,本文尚属对俄乌关系发展演变与特点进行研究的首次尝试,对国内学术界了解俄乌关系发展脉络、主要问题与特点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次,在研究维度方面,本文从政治、经济、人文三个方面,对俄乌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和分析,内容较为系统全面。再次,在参考资料方面,本文尽量采用俄文资料,其中报纸和网络是本论文资料的重要来源。
四、本书结构与基本思路
俄乌关系的发展演变具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本研究将俄乌关系按照时间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是以俄乌关系的总体发展水平和状况为主要依据的,其中1991年末至1995年9月为俄乌关系的形成时期,1995年下半年到2003年为俄乌关系波动时期,2004年至今为俄乌关系全面发展时期。俄乌关系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构成了本论文的一、二、三章。
第一章首先考察了俄乌关系的历史,俄乌在一个国家共同生活100多年的历史对现今的俄乌关系状态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俄乌关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1995年9月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形成之前,这一阶段是俄乌关系的形成时期。苏联解体后俄乌两国从原苏联合作共和国的关系转向国家间的关系。苏联解体初期,俄乌两国在多边和双边层面签署了各种条约和协议,建立起发展关系的条约法律基础。独立后的乌兹别克斯坦身处社会经济困境,缺乏独立建国经验,没有自己的民族部队,因此非常需要俄罗斯的支持。而当时俄罗斯对中亚外交不重视,将中亚国家视为自己的历史包袱,意欲摆脱它们,融入西方。苏联时期存在的统一经济联系断裂,对两国经济合作带来严重影响,两国贸易额大幅下滑。乌兹别克斯坦从巩固政权的角度出发,努力排挤俄语和俄罗斯文化的存在,导致俄罗斯族人的生存环境恶化,大量俄罗斯族人迁回俄罗斯。这些都对两国关系带来负面影响。这段时间唯一维系两国关系的纽带就是安全问题。塔吉克斯坦内战的爆发和阿富汗形势的恶化迫使俄罗斯部分地放弃“甩包袱”政策。两国共同倡导建立了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在塔内战中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共同制止了塔内战向中亚其他地区蔓延,维护了地区稳定。
第二章研究从1995下半年至2003年的俄乌关系,这一阶段是俄乌关系波动起伏较为明显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俄罗斯“亲西方”外交失败后,转而开始重视中亚外交,将中亚国家视为复兴大国地位的战略依托,从军事和能源两方面对中亚进行重点经营。这一时期乌兹别克斯坦开始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经济独立性不断增强,军队建设稳步推进。乌兹别克斯坦开始采取疏远俄罗斯的政策,对俄罗斯的中亚政策表示怀疑与不满。与此同时美国积极介入中亚事务,与俄罗斯在中亚展开地缘政治争夺。乌兹别克斯坦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较强的民族独立意识以及极力疏远俄罗斯的政策都特别为美国所看重,美国开始重视与乌兹别克斯坦发展关系。
自1996年起,阿富汗塔利班运动崛起使中亚安全形势面临威胁。为了维护地区安全,乌兹别克斯坦不得不寻求俄罗斯的支持。俄罗斯出于保持对中亚影响的角度,积极与乌兹别克斯坦开展安全磋商与合作,外部安全威胁成为维系两国关系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在两国经济和人文联系继续减少的情况下,两国关系显得基础薄弱。1998年末当确信阿富汗不会对本国安全带来严重问题之后,乌兹别克斯坦迅速疏远俄罗斯。1999年4月乌兹别克斯坦拒绝续签集体安全条约,并在美国的支持下加入反俄的古阿姆集团。俄乌关系经历独立以来的最低点。但是美国无法在安全问题上取代俄罗斯,当1999年夏至2000年夏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袭击中亚时,乌兹别克斯坦仍旧寻求俄罗斯的安全庇护。新世纪初普京上台之后,俄罗斯对中亚采取实用主义外交政策,重视与中亚国家在双边层面发展经济合作,两国关系开始回暖。然而“9·11事件”的发生阻滞了俄乌关系的发展。随着中亚战略地位的提升,乌兹别克斯坦成为美国在中亚的关键盟友。乌美关系迅速升温,通过签署战略伙伴协定,美国开始承担起对中亚的安全责任,乌兹别克斯坦对俄罗斯的安全需求降至最低。
这一阶段的前半期即2000年之前,俄乌经济和人文合作继续恶化,特别是1998年金融危机对两国贸易打击巨大,俄语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地位继续下降,两国的人文交往很少。新世纪开始后,尽管政治关系不稳定,但两国经济和人文合作出现活跃迹象。俄罗斯经济好转,西方对乌兹别克斯坦经济援助的承诺迟迟没有兑现,乌兹别克斯坦对于同俄罗斯发展经济合作的需求增加,两国发展经济、人文合作的条件逐渐成熟。从2002年末开始两国能源领域的合作率先启动,并带动经济合作趋于积极。
第三章研究从2004年至今的俄乌关系,这一阶段是俄乌关系全面发展时期。
自2003年下半年起乌美关系转冷,乌兹别克斯坦不断面临美国的人权压力、美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承诺并未兑现,美国在独联体策动“颜色革命”使乌兹别克斯坦对政权安全产生严重担忧。俄罗斯不断对乌兹别克斯坦提出有吸引力的经济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和地区政策都出现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外交手段加以解决,这些都促使乌兹别克斯坦开始执行更为平衡的外交政策。2004年6月俄乌结为战略伙伴,政治关系日益密切。俄罗斯对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领域投入巨额资本,两国能源合作迅速展开,并带动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升。2005年安集延事件发生后,美国和欧盟国家对乌兹别克斯坦施加压力,企图干涉乌兹别克斯坦内部事务,促其进行民主改革,这使乌兹别克斯坦彻底放弃亲美外交,并将美军逐出本国军事基地。在与美欧交恶的情况下,为了得到安全庇护,乌兹别克斯坦同俄罗斯签署联盟关系条约。2006年乌兹别克斯坦加入欧亚经济共同体和集安组织,两国关系达到高峰。
2008年以来乌美关系逐渐缓和,2011年奥巴马政府宣布从阿富汗撤军计划后,乌美接近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以来俄罗斯不断加强对中亚的政策,考验乌兹别克斯坦对独联体一体化的容忍度。俄罗斯还积极介入中亚水资源争端,所有这些都促使乌兹别克斯坦再度调整外交政策,从全盘亲俄转为在俄美之间寻求平衡。乌兹别克斯坦相继从俄罗斯主导的地区一体化组织中退出。乌兹别克斯坦疏远独联体多边合作的政策并未导致俄乌合作的减少。两国领导人依旧保持了定期的政治磋商,俄罗斯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每年有几百万的乌国劳动移民前往俄罗斯打工谋生,有效地缓解了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就业紧张问题。乌兹别克斯坦国民学习俄语的兴趣在逐年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