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青年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点赞
本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授权代印代发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出版时间:2016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从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功能、价值导向、工作对象、理念重塑、方法变革等维度,围绕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坚定“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帮助青年培育“向上向善”青年文化、引导青年构筑网络理性秩序、激发高校青年组织内

作者姓名: 刘佳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8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从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功能、价值导向、工作对象、理念重塑、方法变革等维度,围绕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坚定“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帮助青年培育“向上向善”青年文化、引导青年构筑网络理性秩序、激发高校青年组织内在凝聚力和向心力等议题,探究当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特点、新思维和新方法,希冀在“四个全面”战略构想背景下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理念的改革创新、工作方法的推陈出新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作者简介

刘  佳  现就职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共青团理论与青少年发展、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文化哲学与文化建设等领域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课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专著《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1部;在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全国学生工作研究成果特等奖、全国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项。

稿件目录

绪论 高校共青团青年工作的审视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圆梦中国与青年信仰

 第一节  中国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话语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青年意义世界建构的现实基因

  三、中国共青团是动员青年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

 第二节 中国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时代主题:圆梦中国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与精神要旨

  二、中国共青团在“圆梦中国”中的价值定位

  三、中国共青团在圆梦征程中必将大有作为

 第三节 党团关系视角下高校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内在机制

  一、中国梦与新时期高校青年思想建设

  二、党团互动:北京高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逻辑

 第四节 构建高校共青团中国梦主题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

  一、开展多元政治传播,为中国梦主题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二、搭建社会教育平台,开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多元渠道

  三、完善配套政策体系,为中国梦主题教育提供坚强保障第二章 思想建设与青年文化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青团思想建设的话语嬗变

  一、从“极左”话语中走出

  二、寻找武装青年的理论武器

  三、在意识形态话语和青年话语中选择

  四、中国梦走进青年视野

 第二节 青年文化与高校共青团思想建设的现实境遇

  一、文化现代性与高校共青团的文化建设

  二、多元文化与高校共青团的文化冲突

 第三节 品德发展与高校共青团思想建设的协同融合

  一、高校共青团思想建设的简要回顾

  二、高校共青团思想建设的价值归宿与方法论原则

  三、品德教育与高校共青团思想建设协同融合的路径设计

第三章 网络空间与青年阵地

 第一节 网络空间的政治引导:青年与高校共青团网络社区的政治互动

  一、网络虚拟空间的概况与特点

  二、青年与高校共青团网站政治互动的特征

  三、构建与网络社会相适应的大学生政治意识表达机制

 第二节 网络空间的话语重塑:高校共青团网站青年话语体系构建

  一、网络时代与高校共青团网站的教育意蕴

  二、高校共青团网站青年话语体系分析

  三、构建高校共青团网站青年话语体系的基本思路

 第三节 网络空间的阵地建设:高校共青团网站综合评价模型设计

  一、高校共青团网站综合评价模型设计的原则、方法与构建

  二、高校共青团网站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

  三、高校共青团网站建设的原则与启示

第四章 团的组织与青年聚力

 第一节 “在青年中建团”的理论逻辑

  一、组织理论与实践视野下的共青团组织建设

  二、团员青年存在场域视野下的共青团组织建设

  三、团的性质与职能视野下的共青团组织建设

 第二节 抓住高校共青团干部教育这一关键环节 

  一、共青团干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回顾

  二、共青团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 

  三、高校共青团干部教育培训的方法论反思

 第三节 团组织生活会: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聚力方式

  一、团组织生活会的历史沿革

  二、团组织生活会的主要内容

  三、高校团组织生活会的使命与价值

  四、高校团组织生活会模式创新的现实背景

  五、“高思想性—高开放性”模式是高校团组织生活会创新的最佳选择

  六、提升高校团组织生活会思想性和开放性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 主题教育活动: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凝神手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活动

  二、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与特征

  三、何以凝神: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活动的话语体系

  四、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活动的路径设计

第五章 社会资本与青年创业

 第一节 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创业的理论回顾

   一、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的出场

  二、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创业行为的互动关系

  三、有效整合社会资本,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第二节 高校青年学生创业行为的文化向度

  一、文化存在与高校青年学生创业行为的实质

  二、文化交往与高校青年学生创业行为的机制

  三、文化空间与高校青年学生创业行为的场域

 第三节 高校共青团与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本的整合

  一、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本整合中的角色与功能

  二、整合的逻辑基础:顶层设计与大学生“创业热”

  三、整合的逻辑动力: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的共同作用

  四、整合的逻辑主线:共青团活动与大学生创业者的良性互动

  五、关于高校共青团与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本整合的几点思考

第六章 党建带团建与青年工作

 第一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建“新常态”

  一、中国梦是做好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思想基础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

  三、加强自身建设,把握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四、加强和改善党对青年工作的组织领导

  五、高校党的青年工作要适应“新常态”

 第二节 高校党建带团建的路径设计——基于北京高校的实践

  一、做好新形势下党建带团建工作意义重大

  二、北京高校党建带团建的路径设计分析

  三、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带团建路径设计原则与启示

 第三节 乘风破浪: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的现代化转型

  一、现代化与政党青年工作现代化

  二、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现代化转型的现实驱动

  三、实现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现代化转型的基本途径

附章 高校共青团干部学术能力建设

 第一节 高校共青团干部如何从事学术研究

  一、学术研究的前提是强化问题意识

  二、学术研究的基础是加强文献研读

  三、学术研究的要求是遵循学术规范

 第二节 高校共青团干部如何撰写学术论文

  一、共青团学术论文的写作

  二、共青团理论研究的学术建制

  三、共青团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

 第三节 高校共青团干部如何撰写课题申报书

  一、共青团项目申报书概述

  二、共青团项目体系简介

  三、共青团项目申报书写作规范

 第四节 高校共青团干部学术研究文书范例

  一、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传统研究路向与特点

  二、叙事学方法与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范式转化研究的耦合关系

  三、基于叙事学方法的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重点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绪论 高校共青团青年工作的审视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在阶级属性上的最大特点是群众性,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政党依靠人民群众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建设和发展政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所在。青年工作是党的事业,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整体事业,更是全人类崇高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在哪里,党的青年工作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党的青年工作的组织系统就要拓展到哪里。

高校是青年聚集的场所,也是高级人才培养的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以立德树人为办学理念,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目标。“立什么德,树什么人”长期以来都是高校办学实践不可绕过和回避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探索高校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实践基础上积累总结的珍贵认识。高校青年工作是高校党的工作的重要一环,而高校青年群体的分布特点和政治人格身份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党的青年工作的目标任务是由高校共青团组织来承担并实现。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先进青年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高校共青团同样是高校党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与党组织共同构成推动新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科学发展的双向引擎。从这一层面来看,我们在关照新时期高校党的建设这一重要理论和实践命题的同时,更要关照作为高校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共青团组织的角色身份与功能作用。而后者正是本书要探讨的核心议题。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

任何一个问题的提出,总有它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正所谓“事出有因”。比如,我们在探讨党的青年工作现代化的问题时,必须要反思当下党的青年工作的真实境遇,思考党的青年工作现代化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关联,两者在理论与现实上存在怎样的“鸿沟”,造成上述“鸿沟”的原因是什么,只有对上述问题进行科学的回答才能提出党的青年工作现代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这是我们研究分析一般问题的基本思维路向,这种思维方式同样可以指导本书核心论题的阐述。

这本书的书名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青年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这里,我们不妨对书名中几个核心的概念作一介绍。

什么是“新时期”,如何界定“新时期”?有人认为,新时期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新与旧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的变化;还有人认为,新时期是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种观点占了较大多数;也有人认为,新时期是指2000年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成就;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人主张新时期是指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后的这段时间。“新时期”实际上就是一个时间范畴,就是一个时间节点,好比坐标的原点一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在本书中突出新时期的这一时间特征呢?为什么要对新时期的内涵作以探讨呢?这是因为,“新时期”不仅是一个时间标志,也是一个政治标志。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期也一定有属于这个时期的政治话语和政治议题。比如“文革”时期就是“极左”话语占据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本书所说的新时期是指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这段历史时期,实际上,我们仍处于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将处于这段正在进行中的历史时期,也将见证着属于这段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正所谓“历史是被见证的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同样如此。高校不再是“闹革命”的前线,聚精会神办教育、育人才、搞科研、出成果成为高校的核心任务,高校的根本使命就是为国家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专门性人才。时代任务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调整促成高校核心职能的调整,高校职能的调整和改变决定着在高校场域中的一切官方和半官方组织都要顺势而为、做出回应,在高校中的共青团组织也不例外。简单来说,历史逻辑从根本上推动了组织职能及其功能与结构的变革。

什么是青年工作,如何理解青年工作?青年工作就是做青年的工作、为青年做工作。青年工作看似很简单,但很讲究科学性与艺术性,对工作方法、工作原则、工作体系要求甚高。从党对青年工作的认识和党的青年工作实践来看,青年工作不仅不是经验式的简单复制,更不是理论化的照本宣科,青年工作要因时而动、因时而变,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一句话,青年工作要遵循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原则、科学的理念。

青年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对这一领域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和实践上的反思。有时候,我们在做青年工作时往往会为图个热闹搞所谓的“品牌活动”,通过新闻宣传赢得外界的好评和领导的眼球;或者追求大场面、大制作、大手笔,台上轰轰烈烈,台下毫不理会。实际上,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新时期青年工作需要反思几个重要的问题:一是青年工作如何与时代主题相呼应;二是青年工作如何满足青年的需要;三是青年工作如何服务青年成长发展;四是青年工作队伍自身建设应当何为。这些问题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党的青年工作的兴衰成败,但在实践中,我们对此思考的太少太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笔者所在的学校团委有一项品牌活动“大学生寻找感动计划”。这个计划从2010年启动至今,已经推出校园“感动人物”100余位,多名学生被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有的还入选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并挖掘这项活动背后的理论逻辑和价值诉求,“为什么要办寻找感动”“寻找感动对于青年学生的意义在哪里”,这些问题共同指向了青年工作的价值属性问题,即青年工作在何种意义上对青年人是有价值的。而对高校而言,青年工作的价值就是教育。

教育是高校的生命,也是高校一切工作的中心。高校的青年工作同样要以促进教育发生发展为中心。脱离教育元素的青年活动设计都是无效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我们不妨提出教育中心主义的活动设计原则,即青年活动一切以教育为中心,以教育青年、满足青年的教育需求为旨归。从这一点来说,高校共青团的一切青年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教育”这个目标而展开。共青团是青年组织,它不同于班级、社会、老乡会等组织,共青团有自身特有的工作逻辑,这就要求我们把共青团的工作逻辑与高校青年工作的价值诉求结合起来,使共青团不仅成为高校青年的教育阵地,同样也使其成为高校教育青年的宝贵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对高校共青团的职能与功能进行流程再造,而流程再造的核心就是教育。

最后一个关键词,理论与实践。理论与实践是统一的,实践生成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这一过程被马克思经典作家定义为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否则就会误入歧途、使事业蒙受损失。青年工作是做青年的工作,是为青年做工作,青年工作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在碎片化、非线性的青年工作实践中抽象出工作实践背后的理论逻辑,工作实践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载体流程多种多样,不胜枚举,然而青年工作实践背后的理论逻辑却是相对稳定的。所谓的青年工作实践的理论逻辑,实际上就是指青年工作的客观规律。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但却是可以被人们认识;规律是隐藏的,需要依靠人的智慧去发现。青年工作的规律同样如此,高校青年工作干部特别是共青团工作干部,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思考青年工作规律的问题。当然,挖掘诸多具体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客观规律,需要我们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青年工作而言,目前学界对“青年学”作为研究青年问题的理论范畴和方法论原则达成了共识。我国青年学创始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黄志坚说过这样一段话:

“如今,再来争议建立青年学有无必要似乎已无多大意义。因为在以往的某些否定声中,青年学毕竟已经出师了”。“青年研究的学科化不可逆转,青年学研究方兴未艾,这一判断正在成为青年研究领域日益广泛的共识。2004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里指出:‘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推进哲学社会课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哲学社会科学的这种发展趋势,更使我们看到青年学这门交叉学科美好的发展前景。”黄志坚:《青年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第3期,第29—37页。

通过这段话,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青年学作为研究青年问题的学科体系,已经成为不可扭转的事实。青年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多学科交叉,这为深化青年工作理论研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也提供了多元的研究范式。当然,青年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尚不成熟,这需要我们广泛借鉴组织行为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政治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及其成熟经验,共同推进青年工作理论研究的深化。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时代发展的新诉求、青年发展的新需求、青年工作理论研究的新要求,迫切要求我们加强高校共青团青年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这是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三维归一”的必然结果,也是笔者撰写这部著作的初衷。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第一,理论研究方法。本书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政治学、管理学、哲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对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青年文化培育、网络行为引导、青年组织建设、社会资本整合、党团关系发展等若干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论述,全景式、立体化呈现高校共青团青年工作的整体风貌。

第二,历史研究方法。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当代的历史,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原则,运用历史研究方法,紧紧把握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脉搏和时代走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的历史逻辑、中国共青团青年思想建设的历史嬗变、高校团组织生活会的历史沿革、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学术史图景、“新常态”下高校党建带团建的时代轨迹等进行深入研究,勾勒出高校共青团青年工作的历史图景。

第三,案例分析方法。案例是“活”的理论。本书运用大量而翔实的案例,对北京、湖北等地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思想引领、文化培育、组织建设、创业服务、党团关系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介绍和凝练,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实践案例解析理论逻辑,以理论逻辑推演工作设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二维互动与有机统一。

第四,实证研究方法。在本书中,笔者还综合运用了网络调查、访谈调查、统计学分析等多种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数学建模、量化评价、体系构建等多种方式,深化对高校共青团在思想文化建设、虚拟网络社会建设、共青团组织建设等方面独特作用的认知,提升论题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书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原则,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为指导,从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功能、价值导向、工作对象、理念重塑、方法变革等维度,紧紧围绕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坚定“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帮助青年培育“向上向善”青年文化、引导青年构筑网络理性秩序、激发高校青年组织内在凝聚力和向心力、整合高校青年创业社会资本、以党建带团建夯实共青团青年工作组织基础、高校共青团干部学术研究能力建设等重要议题展开论述,在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理性逻辑与价值逻辑的多维互动中,探究当代高校共青团工作对象的新特点、高校共青团组织动员青年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希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理念的改革创新和工作方法的推陈出新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中国梦语境下高校共青团如何坚定青年理想信念。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的重要产物,高校共青团要把中国梦主题教育与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坚定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思想政治引领是高校共青团的重要职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话语主题,而中国梦是这一话语主题生成的历史坐标。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高校共青团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在高校场域中,高校共青团要与高校党的组织良性互动,共同构建起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双向互动格局。此外,社会各界要大力支持、积极响应高校共青团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要共同构筑高校共青团中国梦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

第二,意识形态变迁下高校共青团如何培育青年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社会存在的真实景象,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改革开放对社会意识形态重塑与变革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中国共青团思想建设的话语体系也在伴随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而发生改变,新时期青年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日益凸显青年属性、社会属性和群众属性。青年意识形态建设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高校的肩膀之上,高校共青团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多元文化的兴起和广泛传播,高校共青团青年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冲突日益凸显,并集中体现在高校共青团“个体—组织—活动”三重向度。对此,高校共青团要极力促进青年思想文化工作的转型和变轨,用青年的名义调研青年,以品德文化感召青年,以青年榜样激励青年,实现青年道德教育与青年思想教育的有机统一,培育“向上、向善”的青年文化。

第三,虚拟网络社会中高校共青团如何引导青年行为。伴随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青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是一种现代化的通信技术,而对于青年而言,互联网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理性层面,它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文化传播、文化创新的物理中介,为广大青年构建起崭新的文化体验空间。青年在网络空间中行走,这条网络之路走得是否顺畅自然,离不开共青团的指引和帮助。要建设青年网络社区,发挥高校共青团在引导青年政治参与和政治意识表达的独特作用,构建与虚拟网络社会相适应的大学生政治意识表达实现机制;要加强共青团网站青年话语体系建设,用生活化、青年化的语言讲述青春故事,传递青春正能量;要加强高校虚拟网络空间阵地建设,以高校共青团网站建设为重点,抢占虚拟网络社会舆论引导阵地。

第四,组织建设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如何凝聚青年力量。共青团是青年的组织,青年是共青团的生命。青年存在于组织之中,组织依托青年而存在。对高校共青团而言,共青团就是青年之家。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座谈时对共青团组织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关键是要把工作延伸到广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青年在哪里,团组就建在哪里。”“推动共青团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关键在团干部。”《习近平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人民日报》2013年6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出了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着眼,即在青年中建团,在建团中抓住共青团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组织建设为抓手凝聚青年力量、汇集青年共识,我们要始终抓好共青团干部教育这个关键,团的干部是推进高校共青团建设的“关键少数”,要立足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阶段特点和主要任务,构建系统化的高校共青团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要发挥团组织生活会在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中的聚力作用,创新团组织生活会形式,丰富团组织生活会内容和内涵,提升团组织生活会的思想性和开放性;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青年学生思想共识。

第五,大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如何整合创业社会资本。创业是大学生主体性思维方式、价值体系和创造精神能动展开的社会实践过程,是创新精神、创造精神和冒险精神的集中诠释和整体显现。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工作,将其置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国家发展战略和“以创业促就业”的民生保障工程之中。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竞争性资源,对大学生创业动机、创业领域、创业管理、创业风险评估、创业精神培养产生深刻影响,并日益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正因为高校共青团的存在,创业大学生才能拥有创业思想交流碰撞的大平台;正因为高校共青团的存在,创业大学生才能在陷入创业困境时第一时间寻求共青团组织的帮助;正因为高校共青团的存在,创业大学生才不至于在创业实践中感到迷茫、迷失方向。

第六,党的建设新常态与高校党团关系如何实现新发展。“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党有号召,团有行动”,这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青团在9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默契关系,这种关系分别在党的章程和团的章程中加以确认。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高校党组织与高校团组织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建工作步入新常态,而高校共青团如何适应这种新常态,实现与党的建设的良性互动,是高校共青团正在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当前,广大青年在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中阔步前进,高校共青团青年工作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热烈响应党的号召,在社会转轨和党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积极推进高校青年工作现代转型。

这是一本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著作,因此在本书的附录部分,笔者还将努力聚焦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与发展。笔者认为,高校共青团干部在日常具体工作中要培养并树立理论思维,理论思维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追根溯源,对工作设计的出发点、落脚点、价值归宿及其背后的理论逻辑有所感知和洞察,从理论高度对工作实践进行再生产、再解释。因此,在这一部分中将围绕高校共青团干部的论文写作、课题申报和学术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希冀为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职业化、科学化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