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朴树湾是一则悠长的故事;
席文化是一坛醇香的佳酿;
一席之地,席卷天下,这些都是文化的力量。
朴席,作为“三大名席”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着厚实的文化。“朴席”的历史记载,颇占家乡史的纸页,称得上浓墨重彩;建国后的草席生产与席草种植,谱写着一支劳动的歌谣,且在“申遗”的节律中铿锵昂扬。草席编织,从传统手工业到现代加工业,忽闪着发展与复兴的自豪,体味着文化与文明。继承传统、开拓未来,我们的课程生活与文化生命。
《朴树湾与席文化》从地方文化入手,探究生产与文明。劳动中产生艺术的歌谣,教席中绽放真美的光彩。
《朴树湾与席文化》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席辉映,它烛照席乡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精神家园。
作者简介
周鹤生 男,江苏扬州人,一九七五年参加教育工作,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历任朴席镇教育办公室主任、朴席中心小学校长、朴席中心学校校长,现任扬州市朴席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
朴树湾的由来
“朴席”的历史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的草席生产与席草种植
一、草席生产
二、席草种植
三、“朴席”光彩
四、“朴席”申遗
草席编织
一、手工织席
二、机械织席
继承传统
后记
朴树湾的由来
“以前,古运河流经镇上这个地方时有一个弯,就在这个弯子的北面长了一棵朴树。这棵朴树不晓得什么时候就有了,而且向河里歪着生长,枝枝杈杈一直伸到了河心。过往的船只到了这个地方都要落帆倒桅,要不然就过不去,所以后来的人就称这里叫朴树湾。”当地的老人在谈到朴树湾的来历时都这么说。
《薛刚反唐》演义中,“出扬州,经朴树湾,过真州”,其中,朴树湾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朴树湾镇在县东三十里……”,这是《隆庆仪真县志》上关于朴席镇原为朴树湾的记载。《仪征市志》也清楚地记载着:在民国17年(1928年)之前,朴席镇这个地方所辖坊名为“朴树湾”。
《仪真县志》关于“朴树湾”的记载
多少年过去了,家乡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不过,朴树湾的来历好像成了一个历史弥新的故事,让一代代的朴席人传说着。今天的朴席人,虽无缘见得朴树湾的昔日之景,但通过一代代人的一次次描述,其印象在头脑里不断叠加。人们在回眸历史的过程中,似曾见过那千年朴树,也说不准具体时间,但好像就生长在流经家乡的古运河旁。
“朴树”、“河湾”在今天看来,无不是昔日的美丽自然景观。过去的人们在饱赏的同时,也许为了记住它,将其合称为“朴树湾”,且作一地方名流传开来,一直传流到了今天。
今天的朴席人,谁不知横贯朴席镇东西的仪扬河。据《仪征市志》记载,这条河开挖于东晋永和年间,也就是公元345年~356年。它是古邗沟通江运道,隋时又续修与运河联通。民国时期称这条河为古运河,1958年改称仪扬河,迄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历史。朴席镇南临长江,古运河的开挖使江河相连,从而便捷了过去的朴树湾通过水路与外界的联系,尤其对朴席历史上的草席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很多年过去了,古老的朴树没有了,位于镇上的那个河湾也在河流数次疏治后不复存在。时过境迁,“朴树湾”虽成尘封已久的历史,但又为何让人难以忘怀呢?因为它不仅是朴席人的根,而且也是“朴席”的源。
“朴园”建筑千余年的古运河,不仅富有永久的生命,而且也世代造福于两岸人民。数百年前的朴树,虽难觅身影,但仍根植于人们的心中。人们为了记住它,并传承这一地域文化,现又复兴“朴树湾”这一古昔之称。譬如“朴树湾路”、“朴树湾社区”和风格别致的“朴园”建筑,等等。它们之所以这样冠名,无非是选其朴树的质朴,择其河湾的泥土之香,更蕴涵着传承地域文化之意。
朴席人爱植树,更爱植朴树。近年来,朴树又陆续出现在朴席这古老而又崭新的土地上,由此说明,朴席人与朴树有着无尽的情缘。注:
朴树(摄于朴席中心幼儿园)(1)朴树科属:榆科朴属别名:沙朴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20m,胸径1m。树冠扁球形。幼枝有短柔毛后脱落,叶宽卵形、椭圆状卵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歪斜,中部以上有粗钝锯齿,三出脉,下面沿叶脉及脉腑疏生毛,网脉隆起。核果近球形,橙红色,果梗与叶柄近等长。
社会调查:
1.古运河是运河的支流,你了解运河吗?它流经哪些地方?
2.扬州市是哪一年开始举办“运河博览会”的?
3.实地调查校园里的“朴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