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出版时间:2016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其人力资本水平的现状和特征,探讨了其人力资本的构成维度和形成机理,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将“农民工学习”作为中介变量,将“学
作者姓名: 葛莹玉,张新岭,李春平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9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其人力资本水平的现状和特征,探讨了其人力资本的构成维度和形成机理,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将“农民工学习”作为中介变量,将“学校教育”和“社会保障”作为调节变量,通过对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检验,揭示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形成机理。其次,应用潜变量模型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的测度模型,并运用偏最小二乘算法测度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状况,进一步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第三,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的系统剖析,从工作搜寻、保留工资、就业岗位获得、就业质量等几方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对其职业能力的影响。最后,从职业培训、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保障措施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和职业能力提升的具体对策。
作者简介
葛莹玉 女,1981年7月出生,江苏常州人。汉族,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现在江苏理工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在《人口与发展》、《科技管理研究》等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余篇,多篇被CSSCI、EI、ISTP等检索;曾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市厅等课题多项,科研成果获得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第十二届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常州市第十一次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等市厅级奖项,多次获得“校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称号。
第一章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新生代农民工及其人力资本的概念
一、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
二、新生代农民工
三、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
第二节新生代农民工及其人力资本的现状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
二、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现状
三、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特点
第二章理论基础
第一节人力资本理论
一、人力资本理论渊源
二、人力资本形成理论
三、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第二节国内外人力资本的研究进展
一、国外人力资本的研究进展
二、国内人力资本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一、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产生
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发展
三、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意义
第四节非正规就业理论
一、非正规就业理论的提出
二、非正规就业理论的重要概念
第三章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形成机理
第一节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构成维度
一、技能资本
二、经验资本
三、健康资本
第二节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形成
一、技能资本的形成
二、经验资本的形成
三、健康资本的形成
第四章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测度指标体系及方法
第一节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测度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二、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三、指标体系
第二节结构方程模型
一、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
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成
第三节偏最小二乘估计
一、偏最小二乘估计的基本概念
二、偏最小二乘估计的基本算法
……
上篇理论篇
第一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现状
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民工是长期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城乡差距扩大的结果,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且具有不可避免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地区间、城乡间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农民工数量也逐步增长。我国在1982年和1990年举行的第三次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流动人口分别为657万人和3261万人,仅占总当时总人口的0.65%和2.80%;而到了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时,我国流动人口已分别高达1.44亿人和1.56亿人,分别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1.60%和11.90%,人口流动的相关研究也开始活跃。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调查监测结果,2013年我国农民工数量的2.69亿人,已占全国总人口的19.76%,全国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为流动人口。
第一节新生代农民工及其人力资本的概念
一、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的一生都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不断移动,不同的是,人在时间维度上的移动是单向、稳定、不可逆的(至少从目前的科技认识水平来看)。而人在空间上的移动则复杂得多,小到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从家到单位,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大到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甚至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人的一生都在空间上不断进行着移动,同时,空间移动也贯穿了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有些移动甚至影响了世界格局和人类发展命运。因此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线索,人口迁移过程蕴含在人类发展历史的各个方面。然而管理学、经济学和人口学的任务并不是要研究人的所有空间移动,我们仅仅研究与社会经济有关的人口空间移动。
人口迁移的概念同样有空间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即界定人口迁移的概念必须同时明确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界限,因此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迁移定义为人口在空间上的位置变动,即“在一个地区单位同另一个地区单位之间进行的地区移动或者空间移动的一种形式,通常它包括了从原住地或迁出地迁到目的地或迁入地的永久性住地变动”。这一概念中体现了人口迁移具有“时间”和“空间”两大因素,在实际研究中,通常会根据研究者的研究内容界定具体的人口迁移概念。如研究人口国际迁移时,“空间”因素上就以国家(海关)为界限,“时间”因素上则指从居住和工作在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居住和工作,不包括国际旅游、短期会议、短期劳工、探亲和短期学习等,此时国内发生的人口迁移就不包含在这一概念内了;而如果研究的是国内省际迁移,则国际迁移、省内迁移和市内迁移不包含在内。因此人口迁移的概念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相对性。
(二)我国人口迁移概念
一直以来,我国采用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户籍制度对人口自由迁移具有制约作用,基于这个客观现实,人口学界都把户籍登记地是否改变作为“迁移”的标准。因此,实际上我国的人口迁移不仅包含“空间”和“时间”两个因素,还包含“户籍”因素,比国际主流概念多了一个特有因素。在早期人口研究中,这一概念能较好反映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化发展,官方对户籍的显著作用逐渐减弱,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逐渐与户籍脱离,这就需要用另一划分标准来刻画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