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农村新民居审美研究
点赞
由中联华文组织出版,合同编号:zlhw2016-104

作者单位:贺州学院

出版时间:2016年3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农村新民居在城市建筑时尚引领下,大量地出现水泥楼房建筑。这些水泥楼房单体民居,从外到内都包含着不同于传统旧民居的因素,不仅只是外在的新,还包含深刻的现代信息,使之真正变成现代建筑。由这些新民居组成的新

作者姓名: 韦祖庆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39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农村新民居在城市建筑时尚引领下,大量地出现水泥楼房建筑。这些水泥楼房单体民居,从外到内都包含着不同于传统旧民居的因素,不仅只是外在的新,还包含深刻的现代信息,使之真正变成现代建筑。由这些新民居组成的新聚落,不同于旧民居构成的旧聚落,展现出新的特质,携带明显的现代信息,也使得聚落变成了新时代的聚落。这种时代性反映在多个层面,诸如出现了空心村,聚落由传统集聚式向零散化转变,更向村道公路聚集,村庄间距由清晰变成模糊,总之,已经完全不像传统的村庄聚落形态。


作者简介

韦祖庆  1964年出生,贺州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族群文化和语文教育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中国知网论文6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共19部。其中《贺州客家》荣获2012年贺州市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客家人生态性生存》和《黄姚生态旅游研究》荣获2014年贺州市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稿件目录

第一章新民居缘起
    第一节新建材普及
        一、建材发展历史
        二、工业化生产建材
        三、基于工业的建筑技术
    第二节建筑时尚
        一、砖瓦建筑属于传统意象
        二、水泥建筑包含时代元素
        三、楼房建筑成为时代标志

第二章单体新民居
    第一节外观造型新
        一、墙体装修增强保护功能
        二、墙体由砖木结构向砖混结构转变
        三、装饰屋顶增加审美效果
        四、多样窗体展现社会心态
    第二节内部结构新
        一、横向布局向纵向布局转变
        二、家族居住布局向核心家庭居住布局转变
        三、类四合院结构布局向单元结构布局转变
        四、连户结构向单户结构转变
        五、传统中轴线向现代对称线转变
        六、对称型布局与非对称型布局共有
    第三节立体多层新
        一、多层建筑蕴含集约精神
        二、楼房建筑体现纵深发展
        三、多层立体建筑培养立体人格
    第四节审美心态新
        一、建造新民居追求时尚心理
        二、建造新民居隐含跟风心理
        三、建造新民居避免吃亏心理
        四、建造新民居透露攀比心理
        五、建造新民居携带婚姻心理

第三章新民居聚落
    第一节村庄布局空心化
        一、传统村庄倾向集聚式布局
        二、新民居聚落空心化表现
        三、空心化形成原因剖析
        四、空心化现象利弊谈
    第二节聚落结构零散化
        一、集聚中心向村庄周边离散
        二、无形规划向自主建造转变
        三、大屋形制向单体民居过渡
    第三节房屋建造沿路化
        一、沿路建房蕴含交通意识
        二、沿路建房体现商业意识
        三、沿路建房彰显安全感
        四、沿路建房打破村庄意识
    第四节聚落间距模糊化
        一、聚落空间边界越来越不明显
        二、村庄聚落越来越具有城镇性
        三、新聚落经济融合度越来越高
        四、聚落之间人际关系越来越密切

第四章乡村城镇化
    第一节生活设施现代化
        一、信息化设施
        二、交通设施
        三、住房设施
    第二节聚落管理行政化
        一、传统聚落实施宗法管理
        二、行政派出机构延伸村寨
        三、运用法制思维管理事务
        四、党团组织建设在基层
    第三节生产生活城市化
        一、承接现代产业
        二、对接现代生产方式
        三、讲究生活质量
        四、追求生活品味

后记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第一章 新民居缘起


新民居似乎一夜之间就在祖国大地冒出来,延续数千年的传统民居迅速退居其后,并且呈现“被抛弃”的现象。传统民居是农耕社会的产物,适应着农耕社会手工作业,因此房屋建造也是充分体现手工作业特点。不仅建造行为本身只能手工作业,而且建筑材料也需要手工完成,虽然不是完全取自天然材料,但也不是化学反应合成而是物理反应合成,因此具有明显的自然性。新民居则不同,它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充分体现工业文明特征,携带着明显的时代烙印。首先,建筑材料不同于以往,砖混结构的基本建材是火砖、钢筋、水泥和玻璃,后三种建筑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不仅体现物理反应的合成,更体现化学反应的合成,具有明显的人工创造物之痕迹。正因为有着工业化的物质基础,才造就了新民居的辉煌,这是新民居之所以迅速占领民居市场的核心要素。

第一节新建材普及

新民居之为新,不仅因为建造时间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使用的建筑材料新,一些材料非传统社会所拥有,它们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从世界范围看,工业革命起于18世纪60年代,开创了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时代,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了生产力,而且创造了以往历史从未有过的巨额财富,创造了自然状态下不可能出现的物质产品,于是极大的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新民居赖以建造的新型建筑材料,就是工业生产的结果,如果没有工业化的创造,也就失去了新民居存在的物质基础,自然就不会出现新民居,因此在新民居出现的各种前提条件中,新建材是第一位的。

一、建材发展历史

什么是房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建筑材料依照一定组合方式围成封闭的立体空间,因此建材决定着房屋,拥有怎样的建材,就决定着能够建造怎样的房屋。考察建筑材料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三个基本阶段,一是天然建材阶段,二是物理合成建材阶段,三是化学合成建材阶段,后面的阶段能够包含前面的阶段,前面的阶段一般不能包括后面的阶段。虽然这种划分存在交叉现象,但是大体还是能够反映建材的发展历史,也能够对应不同形态的房屋造型和样式。

1天然建材

最初的所谓人,其实也如今天的许多动物一样,没有现代意义的房屋,完全是借助自然场所以庇护身体,只要能够达到休息目的即可。这个时期,真的无所谓建材,因为原本就没有“房屋”本身的存在。今天一个住所,明天一个住所,任何一个都是临时住所,即使一个住所居住时间相对长些,也都不是人的房屋。这种住所的天然性和临时性,或者说,当时人类还没有房屋的意识,昭示着基于这种住所的“建材”必然是纯天然的,人类不会对其进行自觉意识之下的加工。这时候的“建材”具有天然的整体性,而且还会呈现窝的特点,否则人不会选择那样的地方作为休息的场所。这既是一种生理的选择,也大体包含最初的意识萌芽,正像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动物一样,不会随便选择自己的窝,总是有所挑选。这种挑选,从建材角度看,就是选择能够整体呈现窝之形态的建材,不需要额外加工就可以实现居住的功能。

但是,这样的现成且舒适之窝,自然界还真的不多,总是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于是人类就开展一些有意识的整理行为。从完全居住自然之窝到基于人体舒适原则整理现成之窝,这时就开展出现建材的概念或意识,因为建材就是建造住所的材料,虽然它完全不是当今建材的概念,但确实标志着建材理念的萌芽。这时候,人还是利用自然之窝,人所做的工作只是整理,也就是从人体舒适度出发,整理存在缺陷的地方,以便能够更好地休息。人之整理的材料完全取自自然,只是对自然材料进行外形层面的改变,使之达到处理窝之缺陷的作用。应该说,这时人之房屋的概念较之前一时期有了很大进步,原来只是随地而居,如今是有所选择,于是渗入了人的意识。不仅包含选择的意识,而且在不能选择最好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较好,并且能够运用人的智慧有效地处理住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使之更适合人的居住,这就表明人开始建立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这种“我”向思维就决定了人对于“建材”的选择,也如同窝的选择一样,不可能完全陷入一种盲目,而是能够根据窝的实际情况挑选材料,能够根据人的舒适性要求选择材料。这种材料当然也是自然之物,但是首先必须能够最优处理窝之缺陷,否则就会耗工耗时耗材,因此逐渐地生成比较意识,也就是生成最优化理念。一些材料能够很好地处理窝之缺陷,但是于人体的舒适要求不符,诸如一个小坑,既可以使用碎石填满,也可以使用树叶干草填满,那么人类通过现实的比较,就会逐渐选择松软温暖的干草填满土坑,这就会作为经验传播知识,于是建材知识也因此而逐渐丰富。人也开始积累和认识材料的功能作用,作为建筑材料必须有利于建造房屋,能够确保房屋建筑的有效性。此外,建材还应当有助于人的居住舒适,在众多的自然材料中,许多东西都可以建造房屋,但是并非所有的材料都被人选用,这里就包含后来逐渐形成的文化因素。正是基于这种文化选择,逐渐形成后来的民族建筑风格,奠定了基于建筑的文化内涵。

人类居住自然之窝的历史应该很长,但是不管多长,随着整理“房屋”经验的不断丰富,也因此积累大量的建材知识,于是由整理逐渐过渡到建造。之前,不管是完全自然之窝,还是经人整理的住所,其骨架还是属于自然,人只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人从属自然。但是,建造却是一个本质飞跃,自然界没有这种叫作“房屋”的事物,完全是人类的建造,完全属于人的创造物,是人充分认识自然物之后的创造性使用。于是,各个民族都会赋予这个飞跃以神性,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屋建造神话人物,我们传统称之为有巢氏,其实这是人类历史经验发展的结晶。在这个时候,经验的积累极其重要,虽然房屋建造包含多个学科知识,但是人类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学科理论知识,基本上是基于经验层面积累的感性知识。这些感性知识的获得,主要还是在选用与使用建材过程中体现出来,因为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既在试错过程中选择建材,又在试错过程中积累房屋骨架的感性知识,还在试错过程掌握房屋的整体建造技术,最终建造属于人的房屋,实现人类房屋建造的历史性飞跃。应该说,建筑材料在这种过程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果把眼光放得远一点,就会发现许多动物也在创造性建造属于自己的窝,诸如蚁有蚁巢,鸟有鸟窝,鼠有鼠洞,如此等等,它们与人类建造房屋的创造性既有相似的一面,也有本质的区别。相似之处在于,不管动物的窝,人类的房屋,都不是自然界所现成而有,都是通过各自劳动而建造,因此都包含创造性。只是这种创造性不仅具有程度的差异,而且还具有本质的不同。动物建造的窝,虽然不是自然界现成所有,但是它们的这种行为存在固化现象,不管什么环境,动物所建造的窝都具有高度相似性,不会随着环境改变而建造不同的窝。这种情形说明,动物建造行为具有某种生理性,通过生命进化不断积累经验,并且积淀成为一种生理本能予以遗传,于是同一种属性的动物就具有高度相似的建造行为,遵从生理本能从事无意识状态下的建造活动,由此呈现不能依照环境改变而建造适应环境的窝。在自然环境区别不大的区域内,同一物种的建造行为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这可以通过现象推测本质,说明这个物种的建造行为并不具备人类意义下的意识活动,属于一种遵从生物本能的生命行为。当然,如果放到更加广阔的环境下,特别是具有相对独立的生存环境下,即使同一物种也会发生一些行为的变异,包含动物之窝的建造行为。例如有一种生活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索诺兰沙漠的小鸟,就利用长喙在仙人掌上打洞做窝,这是适应沙漠环境的进化行为,既避免天敌侵害,又避免阳光炙烤。但是,这种小鸟在索诺兰沙漠的鸟窝建造行为都具有一致性,并没有其他的建造行为和建造样式,由此也可以说明,它们这种独特的建造行为并非主动意识状态下追求的结果,还是为了适应环境需要进化而来的生命行为,因此动物建造行为的创造性具有有限性。

从逻辑发展看,人类的房屋建造行为应该也经历动物造窝的时代,即经历直接利用天然掩体作为临时安身之所,然后根据身体舒适度原则整理天然之窝,在整理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于是形成相对稳定的房屋样式作为经验不断进行文化遗传,就此出现房屋形制复制行为,其与动物造窝行为相当,体现一种复制性。动物造窝行为的复制性,不仅只是窝之样式的复制,而且还是建筑材料的一致,人类的房屋建造复制行为应当也是如此。首先是样式的复制,样式的相对定型不是自然的结果,而且一种文化选择的结果,既包含生存环境下的自主选择,也包括各个样式比较中的自觉选择,从这个意义看,样式的选择既具有动物的生命选择,还具有人的意识甚至审美的选择,蕴含着与动物分道扬镳的因素。其次是建材利用的复制,建材的选用不是一次性决定的结果,而是不断比较筛选试错的实用性结果,因此也就意味着并非完全基于生物性行为,已经渗入人之独有的意识行为,体现基于生存环境的某种优化原则。正因为如此,这个阶段的房屋建造行为就作为一种文化得以不断传承,后人只要使用相同的建材,依照相同的样式,就可以依样画葫芦地建造房屋,满足当时人的安居需要。在这种建造行为之下,建材的选用和使用就起着关键性作用,因为依照传承的建筑文化,只有使用那种特定的建材,才能建造房屋,否则就不行,或者说,人们不会选择非认定的其他建材,因此建材是前提。

那么,当时的人类使用哪些材料作为建筑材料呢?我们现在没有出土几万年、几十万年,甚至一二百万年前的房屋遗址,没有找到直接的出土文物证据,因此只能依据现有的条件加以合理的逻辑推测。我们在20世纪中叶以前,还能看到一些木草结构的房屋,这些房屋的建材全部都是天然材料,即是木料和草料。据调查了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罗甸县罗妥乡安抗瑶族人民“生活十分贫困,住草房,终年劳累仍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每逢严冬,几乎家家户户全家老少都是围火坑而宿,熬过寒夜。”罗甸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罗甸县志·民族志》,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117页。布努瑶的“住房一般造在山边或视野开阔地方,房屋由排架柱头支撑成人字屋顶,上盖茅草、竹叶或瓦片,四周用竹片或木板或泥墙围之。”都安瑶族自治县编纂委员会,《都安瑶族自治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8页。“仡佬族人家住茅草房,衣着简单,家庭用具简陋,木头作板凳,竹简作酒杯,瓢、勺、盆、桶,皆用木自制。”陈天俊,赵崇南,龙平久等著,《仡佬族文化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0页。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全县只有三、五户住上瓦房,多数人家住茅草房或垛木房,有的住土墙草房。”刘宝明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48页。不需要列举更多事实,我们就可以知道,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还有许多穷困百姓居住在纯天然建材建造的简陋房屋里过日子,这些材料基本属于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据此而推测以往,人类最初建造的房屋大约应该是木草结构,基本建材应当是树木,以及配合树木枝叶或茅草作为覆盖之物。《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虽然韩非子的记述也属于推测性质,但是从流传下来的故事,以及“巢”之初义是指小鸟建造在树上的窝,也可以推测最初人类建造的房屋应当属于木草结构。小鸟的窝大约不会缺少草,因为松软的细草比较暖和,更离不开树,因为鸟窝就建造在树上,从取字的意思看,人类最初建造的房屋确实应当是木草结构的房子,因此基本建材可以认定为树木和草料。一些专家认为,“最早的房子是用一些容易腐烂的材料建成的,如木头、树叶、茅草和泥土,所以它们的痕迹在很早以前就消失了。石器时代的人类可能生活在圆形的小屋里,木头的柱子做成墙,芦苇盖成草屋顶。”[英]约翰·凡登,《400年必知:科学、建筑和交通、地理、植物》,裘树平等译,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第95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最初的房子属于木草结构。

作为建材的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完全是纯天然的自然材料,具有完全的原生态性和自然性,自然界已经提供丰富的资源,即使人类有能力种植,也没有必要。虽然强调原生态性,但是并不否定人为的加工,人类必须对树木依照房屋建造的需要进行修剪,以便能够承担相应的实用功能。只是这种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还处于最初级阶段,只能对材料进行最为简单的外形改造,使之能够适应房屋建造的形态需要。自然以其博大的胸襟贡献自己的财富,人类充分运用这些材料已经能够满足自身的建房需要,因此长期以来就这样展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例如仡佬族房屋建筑形式,据北齐魏收《魏书》记载,僚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唐杜佑《通典》记载:“南平僚,北与涪州接,部落四千余户,山有毒草及沙虱、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南宋时,据《溪蛮丛笑》记载:“仡佬以鬼禁,所居不着地。虽酋长之富,屋宇之多,亦皆去地数尺,以巨木排比,如省民羊棚,杉叶覆屋,名‘羊楼’。”按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5柱、7柱和9柱的房子,房屋的大梁只能使用一棵或三棵完整的杉树。用作顶梁的树要树根朝左,树顶朝右放置。如果是用三棵树作梁的房子,顶梁就要依照中梁顶朝左,右梁顶朝左,左梁顶朝右的顺序摆放树木。人是自然之物,虽然人已经完成进化变成了“人”,具有与动物不同本质的意识,但是人的动物性特征依然还是浓重,因此天然建材与人之本性可以达到完全一体的吻合度。虽然房屋的造型已经带上浓重的“人”的烙印,表现出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某种掌握与运用,开始呈现以“我”为视角的人类中心主义意识与行为,但是人依然敬畏自然,努力将自己融入自然,确实人与房屋都成为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现在已经不能回到过去,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现存的一些史料窥视最初之时,人类对于建筑材料的敬畏之心。看民间对于建材的选择的祭祀仪式可以窥其一斑:“浙江有个地区,房主于正月初三上山择定制栋梁的高大树木。用红纸围贴在树木下部,并以香烛祭祀山神,祈求保护砍树人的安全。砍伐时,树不能直接落地,不得在山上剥树皮,严禁人跨越。接着聘请手艺高超的木匠制作栋柱,木屑、刨花不可当柴烧,要倒在河中任其漂浮。”白庚胜,居阅时,瞿明安主编,《弦外之音:中国建筑园林文化象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90页。苗族之干栏建筑的吊脚楼,其柱梁最为重要,因此在“立房之前,主人首先选择‘东厦’(即靠东方第二排中柱),选定中柱。中柱在整个房屋的建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砍柱这天,要带去香、纸钱、酒、鱼、糯米饭等到树脚下,由木匠师傅念词祭奠。念毕,主人先砍几斧,方由他人砍伐。树倒时,要拉绳让其倒向东南方向,以取主家日后欣欣向荣。”吴永章,田敏著,《苗族瑶族与长江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03页。从史料可以看到,人对于建筑材料充满敬畏之心,虽然房屋的创造性内含“我”之视角,但是人还是将自己置于自然之中,企求自然以护佑人的安居,通过一定的仪式,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