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全面、深入的剖析: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历史和现状,本质和基础,相关专业和相关课程……
在此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管理,非师范类专业改革的方向是思想管理专业;师范类专业改革,当前的方向是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未来的方向是社会教育专业……
为此,作者精心设计了2个阶段、5类专业的13个改革(建设、培养)方案,以及2个课程设置改革方案和1个大学生专业发展标准。
作者简介
裴 云 男,1974年10月出生,山西省原平市人;教育学硕士,忻州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以及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的相关方面;2008年、2010年、2012年三次获得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省级教育研究课题8项;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论文被美国期刊全文转载、SSCI收录。
开篇思路
第一节研究的起因
第二节研究的过程
第三节专业建设的研究框架
第四节教学活动结构的研究框架
第五节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框架
上篇作茧自缚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历史
第一节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历史
第二节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历史
第二章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现状和问题
第一节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现状和问题
第二节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阶段的现状和问题
第三章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现状和问题
第一节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现状和问题
第二节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阶段的现状和问题
中篇剥茧抽丝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探索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研究概况
第二节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研究的重大失误
第三节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研究的错误延续
第五章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质问题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社会基础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类学科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质问题
第一节思想政治课程的本质
第二节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社会基础
第三节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变革的必要性和障碍物
下篇化茧成蝶
第七章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当前应该的变革
第一节思想品德教育专业的设置
第二节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建设
第三节思想品德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发展标准
第四节思想品德教育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建设
第八章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未来可能的变革
第一节未来基础教育变革对师范类专业改革的要求
第二节社会教育专业的建设
第三节学生管理与德育专业的建设
第九章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变革
第一节思想管理专业设置的基础
第二节思想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建设
第三节思想管理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建设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类学科专业设置的改革
尾篇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开篇思路 第一节研究的起因
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呢?因为这是我多年以来经历、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问题,说来话长了。
一、成为大学教师前,我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感觉
我于1994年考入山西大学师范学院政教系学习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我是班里少有的自愿报考这个专业的人之一。报考的原因是我对政治感兴趣,喜欢学习政治课,而不是对教育感兴趣。如果我的分数够得着综合大学,我是不会上师范院校的。当然我也不像其他很多同学那样排斥当教师,觉得当教师也可以。但是大学期间我始终没有认真考虑过教育是怎么回事,满脑子都是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等等。总体来说,我是个学习努力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往往名列前茅,可是我没有认真学习过教育类课程,觉得那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公共课。学会政治,自然就会教政治课了。我经常到图书馆阅读专业书刊,甚至阅读深奥的《中国社会科学》,但是很少接触教育方面的书刊。
上大学期间,我学习过《思想政治教育学》课程和《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知道两者有明显区别。因为我父亲在军队中担任过政治指导员,在工厂担任过党务工作者,家里的相关资料也比较多,所以我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不一样。也知道山西大学等综合大学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非师范类的,专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但是我并不觉得区别很大,像很多人一样,认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这两个专业没有本质区别,除了师范类专业多了几门用处不大的教育类课程之外,学习内容基本相同。我的内心甚至更愿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感觉这样跟政治更接近,更“伟大”,可以改造成年人乃至全社会的思想观念,而不是教小孩子。大四时,我报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这是班里绝大多数同学考研的选择,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是“本专业”。但是我没有考上。
1998年大学毕业后,我担任了三年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才真正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是什么,再看到学校里政教处、党支部、团委的老师所做的工作,才觉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接近管理工作,两者有很大区别。才明白为什么除了班主任,一般任课教师(即使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与政教处几乎没有什么工作联系。也感觉到“政治”除了是自己的教学内容的一小部分之外,实际上与自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或者说“政治”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关系和“政治”与物理课教师的关系差不多。原来,政治课教师做的不是政治工作,而是与其他教师相似的教学工作。可是我上大学时一直以为自己上的政治专业,学习的是政治知识,以后做的政治工作呢。我逐渐对教育产生了兴趣,认识到学习教育知识、钻研教育问题才是自己作为政治课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所以我再次报考硕士研究生时,没有选择“政治专业”,而是选择了教育学专业,于2001年进入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攻读(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政法学院里人数最多是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及与“政治”关系密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但是我们与他们交往很少,因为学习的内容实在是差别太大,除了公共课,几乎没有一门专业课程相同。每天思考、谈论的,他们是政治,而我们是教育。我们与其他学院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交往更多;与学院里的其他教师交往也很少,与教育学院的教师反而交往多一些,因为我们都属于教育专业。这时我才明白,师范类培养的是什么人,非师范类培养的是什么人。即使设在师范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跟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也没有多大关系。上研究生,让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教育工作者,自己的专业是教育,而不是政治。我对政治的兴趣逐渐淡薄了。
二、成为大学教师后,我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感觉
2004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忻州师范学院政治系担任教师。工作第一年,为政史教育专业的专科生讲授《中学政治课教学法》课程,我没有想得很多,以为别人想得跟自己一样,或者想得不一样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等到第二年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教授《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时,问题就出现了。
首先是学生们不重视这门课,尽管我一再强调这就是他们担任教师之后最有用的知识,但是没有几个人在意。然后是一位资深教授听了我的课之后对我提出了两点“重要意见”。
第一点意见是不要脱离教材自己乱来。
我上研究生时,正好赶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所以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完全接受了那些思想,并且发誓要利用一切机会传播和实施。当了大学教师之后,我满腔热情地要教给学生最新的教育理念,所以自己到新华书店把最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材买回来,又托人费了很大力气从北京把刚刚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材买回来。当时订的教材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但是我看了之后,发现除了介绍了一下新课程标准之外,完全是老一套。到网上找,询问读研时的老师、同学,也没有找到真正与新课改配套的教材。我就费了更大力气,根据新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新教材,苦思冥想,重新设计了教学内容。这位教授听课时拿着课本翻来翻去找不到我讲的内容,下课后就问我,你今天讲的是课本上的哪一章那一节?我说课本内容比较陈旧,没有这些,是我自己编的。他立刻变了脸色说,这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面向21世纪教材,是很多高层专家编写的权威教材,你有什么资格说陈旧?!我辩解了几句,但是他根本听不进去,我只好闭嘴。
第二点意见是《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学》课程结合起来教,而且要有关于大学政治课教学的内容。
我听了之后立刻蒙了,说“这两门课程是两回事,怎么结合呀?《思想政治教学论》就是关于中小学的,跟大学教学从来没有关系呀!”这位教授听了之后又不高兴地说:我教了这么多年书还不比你清楚吗?!《思想政治教学论》跟《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一个方面的,题目中没有中小学,就是包含大学,你看专科的教材题目就是中学,那才是关于中学的……。面对如此英明的指教,我只好默默无语,点头称是了。当然,实际上我不准备也不可能把两门课结合起来,而且在《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中谈大学教学。事后我想,这位教授是研究其他专业的,肯定没有学习过这些课程,甚至从来没有翻过这两门课的教材,因为只要看一看目录,就能明白内容大概是什么,就不会说出这样话了。
这位教授退休之后,有一次受学校委托到系里检查毕业论文方面的工作,我被抽出来做汇报。我谈了几个方面的进步,其中之一是选择教育方面课题的毕业论文数量增加了。他立刻很不满意地说,这么能说是进步呢?!你们是政治专业,这么多人写教育方面的论文,不应该呀!而且……顿了一顿,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政治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一直存在很大问题!学的是政治,选题却是什么都有,经济、社会、哲学、法律,乱七八糟的;哪像我们某某专业,都是某某方面的!听了他的话,我再次晕了!
不只是“邻居”会这么看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事情,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己的教师也往往对很多关键问题搞不清楚。例如有学生问老师“《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是什么关系”,有的老师说“前者是基本理论,后者是实践应用”。每次讨论人才培养方案时,大家都对课程设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老师说“政治专业就是学政治,应该再多开几门政治学方面的课程”,有的老师说“这个专业就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课程应该更多一些”,有的老师说“哲学是一切社会学说的统帅,所以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都应该是必修课程”,有的老师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最应该增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课程”……很少有人提出要增加教育方面的课程,因为大家都觉得那就不是专业课程,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学》课程不也是教育类课程吗?好像大家都忘记了,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是什么,毕业后要做的是什么工作。
教师如此,学生就更不必说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认为这个专业主要是学习政治,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不感兴趣,对教育学更不感兴趣。我们曾经对全系的政教专业学生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觉得自己解释不清楚自己所学的专业,也搞不清楚哪些课程是这个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个专业的学生考研时大多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因为他们认为专业对口,称之为“本专业”,而且考试内容确实与所学课程吻合。极少有人报考(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和学科教学(思想政治)专业,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有这样的专业。即使有人报考,也被称为是“跨专业”。曾经有一个学生报考了政治学专业,因为分数低被调到学科教学(思想政治)专业,她就没有上。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听中文系的同学说这个专业不好。我问她现在干什么,她说在一个乡镇初中教思想政治课。我真是无语了……
我曾经很不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做法,觉得匪夷所思。但是当我回想起自己上大学时的思想和行为,就释然了:当时的我不是和现在的他们一样吗?大概他们还觉得我匪夷所思呢!
三、专业简称混乱所反映的问题
有了上面的经历之后,我就开始思考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问题。我发现这个专业的很多事情都是混乱不清的,不要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升学就业……那些复杂的大问题,就连专业的简称都是混乱的。
现在我周围的人一般叫思政专业,日常也叫政治专业。我是个另类,叫政教专业。别人听了就好像觉得奇怪,不太理解,常常加上一句“你说的是思政专业吧?”可是我还觉得他们奇怪呢!师范类专业怎么能把“教”简略掉?我上大学时,多数老师和同学都叫政教专业,我所在的系就叫政教系呀!怎么过了6年时间,风气就变了?特别有趣的是,当我见到上大学时的老师,我再叫政教专业时,他居然很认真地纠正说:不应该叫政教专业,应该叫思政专业。而且,我的大学同学们也大多改叫思政专业了……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专业的简称不重要,叫什么都是它。但是我觉得人们之所以混乱简称,甚至颠倒是非,就是因为不了解这个专业的发展历程,不清楚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区别。所以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它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于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混乱。
我专门考证了一下,发现师范类专业确实应该简称政教专业,而不是思政专业。因为原来叫政治教育专业,而且对于师范类专业来说,教育是不可省略的。1991年,国家教委专门发出的《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改革的意见》,就专门说明该专业“简称政教专业”。
非师范类专业简称思政专业,而不是政教专业。因为它一直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而且对于非师范类专业来说,教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政治和思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名称,还有一位学者专门进行了研究,结论是:核心词不是教育,而是思想和政治,因为教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之一,改造人的政治思想才是这个学科的本质。朱桂莲:《略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及本质特征》,《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第23期,第28、29页。
而且我发现,虽然名称相同,但是对于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业来说,含义是不一样的。对于师范类专业来说,意思比较简单,就是由毕业生的工作任务决定的。开始时因为中学课程的名称叫政治课,所以培养政治课教师的专业就叫政治教育专业,后来虽然是因为受非师范类专业影响而改名,但是也说得过去,因为中学政治课程也改名为思想政治课了。这与语文教育、数学教育等等是一样的道理(如图1)。但是非师范类的名称是不合语法的,很难理解。一般的学科(专业)名称,采取“种差加属”的结构,是一个偏正短语。前面的词代表它与同一级其他学科(专业)的差别,后面的词是代表它所属的上一级学科(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属于资源管理,但不是其他的资源管理,而是人力方面的资源管理;资源管理又属于管理,但不是其他方面的管理,而是资源方面的管理(如图2)。但是在非师范类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词组中,教育不是思想政治的上一级学科(专业),而是它的手段之一,思想也不从属于政治,而是政治(思想)从属于思想。(如图3)
图1: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的语法结构
图2:“人力资源管理”的语法结构
图3: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的语法结构
专业的名称是一个无所谓的问题吗?为什么不合语法和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会成为这个专业的名称?为什么师范类专业的人们要放弃正确的“政教”而改为错误的“思政”?我觉得这些看似不成问题的问题都反映了更深刻的问题。
四、专业性质认识不清的影响
并不只是上面说的这些问题,也绝不只是我周围存在这些问题。我后来查阅了很多相关文献,发现除了我所感受到的问题,还有更多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全国各个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专业性质认识不清楚。
对于其他师范类专业的性质来说,主要是存在一个问题:是否具有师范性?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来说,还存在一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因为师范类专业一般都有两个学科基础:作为教育内容的学科和作为教育形式的教育学科。如物理教育专业是物理学科和教育学科,数学教育专业是数学学科和教育学科。可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是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教育学科吗?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区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是简单的,师范类与非师范类的关系也是清晰的:非师范类为师范类提供教学内容。但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来说,非师范类的名称也有“教育”,可是并不为师范类提供教学内容,所以关系就很复杂了。
专业性质是专业建设的基本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认识不清楚,必然会对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造成很多消极影响。
首先是培养目标的模糊。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本来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却又加上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培养规格的核心本来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力,现在却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能力。
其次是理论教学的混乱。师范类专业开设了几门思想政治教育学课程,而且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课程也增加了,经济学、法学、伦理学课程却减少了,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文化学课程从未开设。教育类课程成了大多数学生看作多余的课程。
再次是实践教学的偏差。除了质量不高的教育实习,很少有教育方面的课外活动,学术讲座也很少有教育方面的,毕业论文等科技创新也很少有教育方面的,学生很少关注和思考教育问题,很少阅读教育书刊。
最后是升学就业的烦恼。很多学生报考了非师范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却不得不担任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与职业明显错位。多数学生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了解和准备不够,造成就业困难。
另外,很多学校的教学特色和学科建设往往与培养目标错位,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培养关系不大或无关的一些教学和科研活动得到大力发展,关系密切的活动却很少发展,难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例如很多学校都理所当然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重点建设学科。
当然,非师范类专业也存在着对专业性质认识不清的问题。但是造成的消极影响与师范类专业大不相同。
非师范类专业的主要问题是固守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无视社会发展变化,与社会实际需求完全脱节。在本科阶段导致招生困难,就业困难。在研究生阶段,利用国家政策盲目扩招,毕业生所学无用或用非所学,浪费了国家和学生的大量资源。另一方面,社会迫切需要的人才却没有培养出来,制约了社会发展。
总而言之,问题非常严重,但是大多数人好像浑然不觉,依然在错误的道路上茫然前行。这是我这个理想主义者不能容忍的,所以我要站出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虽然我只是一个小人物。
在此,我郑重声明,本书的基本出发点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前者设在师范院校,后者设在综合院校;前者的培养目标是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后者的培养目标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前者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后者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有明显区别。
第二节研究的过程
本书是我主持的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综合改革的实践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这个项目申报于2013年4月,批准于2013年6月,计划于2016年9月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