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县实验小学新校区
出版时间:2013年7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思想引领下的团队研修实践过程:初涉体验,隔重云母月微茫。通过理论学习及专家引领,学员们对“体验学习”的认识,从懵懂走向了清晰;走进体验,秀色秾华看不足。通过导师引领、课例研修、同伴
作者姓名: 洪浩芳 李国娟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30.8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思想引领下的团队研修实践过程:初涉体验,隔重云母月微茫。通过理论学习及专家引领,学员们对“体验学习”的认识,从懵懂走向了清晰;走进体验,秀色秾华看不足。通过导师引领、课例研修、同伴交流、自我反思等方式,使“体验学习”植根于学员们的课堂之中;共享体验,鸡豚社酒岁仍丰。通过团队赛课、上“山”下“海”等形式,“体验学习”走出了工作室,走出了钱清学区,走向了整个绍兴县。
作者简介
洪浩芳 男,1979年5月出生,1998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被评为绍兴县十佳青年教师标兵,绍兴县优质课一等奖,绍兴县学科带头人。从教14年,一直站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第一线,曾执教县市级公开十余次,讲座6次;所撰写的教学论文获市一等奖2次,县一等奖6次,撰写的教学案例获县一等奖3次,并有多篇教学论文发表在各级各类的教育刊物上;所主持的课题获县级立项的有3次,市级立项的有2次,并多次获得得优秀成果奖。
思想引领下的教师团队研修实践探索目录
上篇思想引领下的团队研修形成背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青石板”到阳光教育
中篇思想引领下的团队研修实践过程
第一章初涉体验,隔重云母月微茫
第一节理论学习明目标
第二节专家引领指方向
第二章走进体验,秀色秾华看不足
第一节导师引领,感悟体验学习之精髓
第二节课例研修,触摸体验学习之灵魂
第三节同伴交流,迸发体验学习之火花
第四节自我反思,汲取体验学习之养份
第三章共享体验,鸡豚社酒岁仍丰
第一节团队赛课,分享集体智慧
第二节上“山”下“海”,辐射县域内外
第三节硕果累累,体验成长快乐
下篇思想引领下的团队研修学员总结
幸福的走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
幸福在今朝
有幸有辛有欣
我成长、我成熟、我收获
感谢感动感恩/
幸运、辛苦、幸福,两年更胜十二年
扬帆起航,路在前方
附录一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方式的实践性研究
山重水复疑无路——绍兴县中小学教师专业研修的现状分析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代表党和政府高度评价教师对于培育国民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他重申,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为此,胡锦涛同志强调:“要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加大对师范教育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亲临北京市第35中学听课。温总理指出:“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他殷切期望“广大教师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要积极搜身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温总理还在本次考察基础上撰文提出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深刻见地。这些都体现出党和国家领导代表全社会对于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迫切期待。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虽然,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在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村教师教育及师资队伍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严重制约了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发展。因此,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势在必行。
农村教师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尤其是山区、岛屿和西部农村学校教师的学历更低;教育观念比较滞后,对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缺乏深刻的理解;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知识陈旧、老化;综合能力差,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方法比较落后,教育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严重缺乏;信息技能较差;研究意识淡薄,研究能力较差;自我发展意识较弱等等。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便成为一件非常迫切及有意义的事。
绍兴县中小学教师的一系列培训任务由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一力承担。中心根据《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和《绍兴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的精神要求,并结合我县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及学校实际存在的问题,对我县中小学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制定了如下以学时为认定依据的培训原则:
1.绍兴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每五年为一个周期。
2.五年周期内,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专业发展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60课时。
3.新教师试用期内应参加不少于180学时的培训,试用期内未完成180学时的培训,则延期至完成为止才能转正。
4.新任校长试用期内需参加300学时的任职资格培训,新任校长在试用期内完成300学时并取得校长资格证的可以正式任命为校长,否则延期。
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从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等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网络培训、校本培训、学区培训、县级及以上培训等四位一体的培训途径,多渠道推进教师培训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网络培训。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运用省市县三级远程教学网络,组织网络教学资源和课程,开发了本县特色的网络培训内容和形式。让老师们既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教学培训活动,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教师选择性读书培训活动。发展中心积极开展网络培训,以拓展培训空间和时间,真正让教师的培训学习常态化、随时化、随地化。
2.校本培训。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倡导“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校本研究、培训理念。注重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能力,注重教师思想的引领;加大校本研训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宣传力度,为学校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支持,鼓励学校建立校本培训联盟,加强校际间的协作。并要求培训有计划、有主题、有实施方案、有活动总结、有教师培训心得;在县教师专业发展网上上传教师全学期培训计划表和总结,活动结束一周内要上传活动简报(含照片)。
3.学区培训。学区培训重点放在教师的师德、人文素养、职业理想、职业价值等培训,原则上是通识性培训,学区内全员参加,每学期组织一次。
4.县级及以上培训。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县级及以上的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周期内90学时的集中培训分45学时的理论培训(原则上在暑假进行)和45学时的实践学习培训(原则上分批组织教师赴全国各地名校培训)。同时,县级层面的分散培训,由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学科讲师团成员推出县级培训菜单,通过县教科研网络平台,由教师自主选课,达到开课人数的组织开班。
县发展中心通过经费、制度、师资等保障,使我县中小学教师培训有序开展,并卓有成效。全县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并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理念领先、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队伍,培养了一批有特色的全国、省、市、县级名师、名校长。
然而,在全县中小学教师中还有这样一批老师:他们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更有自我发展的愿望,但还达不到县级名师的标准,很多教师因条件、名额的限制,不能参加绍兴县学科名师基地的学习;他们认真参加90学时的培训,但缺少教师间的互动交流、缺少实践性知识的积累、缺少对课堂实践的反思、缺少长期连续的学习;他们也参加学区培训,但通式培训对学科专业素养的提高帮助不大;他们个人非常努力,但缺少专家名师的引领。
因此,这些教师往往感觉自己有劲无处使,找不到教育的归属感,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感到了迷惘。那么,如何利用已有资源,提高这些教师的专业素养,使他们跨过成为“名师”的那道坎,则是目前绍兴县中小学教师培训中仍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柳暗花明又一村——基于“李国娟工作室”的成立研究表明,农村一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职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发展活动必须与其已有经验和学习需求密切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既要回应参与者的已有经验,还应介入新的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第二,我们从学生的视角研究他们的学习需求,从中发现:学生的需求不应仅仅局限在课程与课标规定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教师自身秉持的学生观及满足学生需求的方式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体验具有更为积极的能动作用。为此,在强调增强教师学科教学专业能力的同时,应当高度关注老师的人文素养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影响。
第三,以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开展具有问题解决过程的互动研修,有助于促使教师形成相互依存的学习伙伴关系;若能长期坚持,则有可能达到增强教师群体性专业发展能力的目的。
第四,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研修课程资源。引导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去关注同伴的实践经验,并在交流学习过程中的共同建构、生成新的资源,可以成为多向受益的教师学习过程。
第五,有意义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具有问题解决、资源开发、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潜在特征。
第六,以“学习共同体”形式开展的研修活动,必须有一定的教学思想作为引领,使其研而有“信”,研而有“方”,更快地提高共同体教师的专业素养。
自2010年10月开始,我们尝试以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李国娟的成功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和专业资源,开始了“体验学习”思想引领下的团队研修的探索。
李国娟工作室成立暨首期学员活动李国娟是浙江省绍兴县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受人敬重的优秀教师。她积累了数十年的实践探索和研究经验,创造了“体验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她还以自身教学理念和专业精神,影响、带动了一大批有志于追求教育理想和高质量教学能力的一线教师。她的研究成果多次被评为省市级优秀成果奖,西冷印社还出版了她的专著《小数数学体验学习研究》。为了推广她的成功教学经验,提高钱清学区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绍兴县钱清学区于2010年10月正式成立了“李国娟工作室”。
设立“李国娟工作室”的目的在于探索将李国娟老师成功教学实践经验及其研究成果作为课程资源,引领更多的青年教师成长;尝试以团队教研服务方式,在农村基层学校针对实际需要,组织一线老师开展丰富多样的系列研修以及后续实践研究;在此过程中探索培养既能上课、又能研究,还能够引领同行教师成长的资源型骨干教师。此外,我们还期待能够借助工作室的探索,获得促进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发展的团队研修经验。
工作室首批学员由来自钱清、杨汛桥、夏履桥三个镇的19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组成。2010年10月20日,全体成员围绕工作室工作宗旨和队员学习需求,以学习团队的研修方式,共同制定以下“钱清镇中心小学‘李国娟工作室’规程”。
钱清镇中心小学“李国娟工作室”规程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李国娟工作室”成员理论与业务的科学发展,以特级教师引领为线,以互相合作为面,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促进骨干教师的迅速、持续发展。本工作室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工作室主持人职责
1.制订“李国娟工作室”制度与培养计划,确定本工作室研究发展方向,拟定本工作室培养方案。
2.确定工作室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制定工作室成员培养计划,负责对工作室工作人员进行评估考核。
4.帮助工作室工作人员拟订两年个人发展计划,督促骨干教师按拟定一年发展计划实施,建立工作室个人发展档案。
5.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根据需要邀请校内外教育教学名师、专家等指导工作,组织学员外出学习交流。
6.撰写工作报告,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完善工作室网页(国娟小数网),定时更新网页展示工作室工作开展情况。
二、工作室成员职责
1.制定个人成长目标和具体实施计划,定期参照个人发展目标和计划,自我督促发展。
2.参加本工作室组织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3.协助工作室建设,做好教育教学资源积累,完成工作室其它必须的相关任务。
4.工作室成员,根据需要收集各地教育教学信息,为工作室开展有关工作提供帮助。
5.骨干教师一年培养周期内以最好表现完成如下任务:
(1)个人研修成果:一节研究课、一节示范课,一份教学设计、一个优秀课例、一份试卷、参与一项课题研究、至少完成教育教学论文各一篇、4篇读书笔记、6篇教学反思、写一份培训总结、听课10节以上并有听课点评。
(2)所带教研团队研修成果:所带教研团队成员完成的教育教学成果。
三、工作室成员权利与义务
1.权利:
(1)可得到工作室主持人阶段性的直接指导。
(2)参与“李国娟工作室”立项的各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并相应分享其成果及荣誉。
(3)可分享“李国娟工作室”所拥有的各类书籍及资料。
(4)被“李国娟工作室”评上的优秀学员可享受镇级先进个人待遇;评上的论文、案例等教科研成果可享受学区级待遇。业绩突出者,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晋升各级骨干教师和评优推先。
2.义务:
(1)虚心接受工作室主持人的指导和检查评估,向“李国娟工作室”报告工作并作出年度书面总结。
(2)既优质完成学校的教学、教研任务,又保质保量完成“李国娟工作室”的各项工作任务。
(3)在“李国娟工作室”研修期间,在工作室主持人指导下独立主研一项教研课题,结业前形成结题报告,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完善、推广。
(4)积极承担并认真完成钱清学区的数学学科基地的教研、师训等任务,每年不得少于2次,并注意协调好原学校、工作室方面的工作。
四、相关制度
1.会议制度
(1)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会议,讨论本学期“工作室”计划,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
(2)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安排本学期需展示的成果内容及形式,分享成功经验、探讨存在问题。
(3)根据工作室计划,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督促检查课题的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难点。
2.建立“互助分享制” 工作室成立互助平台,以负责人为主要管理者,各成员通过网页、电子邮箱、QQ群等互通信息,成员间积极交流、分享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互相学习,虚心接受指导、检查与评估考核,主动汇报工作并形成书面材料归档。
3.建立“外出学习制”
工作室将选派工作态度优秀,成绩突出的成员外出学习,推荐优秀成员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包括课堂教学、论文评比、课件制作等,并以工作室名义给予支持与指导。
4.建立“课题引领制”
每位工作室成员围绕共同研究课题项目确定一个相关研究专题,并遵循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注重理念与实际相结合,在课题研究中感悟教育教学规律,拥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想,逐渐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5.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工作室档案制度,工作室成员的计划、总结、研究资料、听课、评课记录、公开课教学设计、课件等资料均一式两份,及时收集、归档,归档工作由主持人与工作室成员共同完成,培训结束个人成长记录档案工作室留存一份,一份带回原工作学校存档,成为个人成长和工作室发展的见证材料。
五、考核评优
本工作室每学期进行工作室成员个人及所带教研团队教育教学成果整理和评估,每学年进行评比,评出工作室成员的30%为优秀学员、优秀教研成果和优秀教研团队。
李国娟工作室2010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