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甘肃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简明读本
点赞
由中联华文组织出版,合同编号:zlhw2016-045

作者单位:平凉市委党校

出版时间:2016年5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央提出的新型健康发展的城镇化是以“人为中心”、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

作者姓名: 程黎君,曹天昌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央提出的新型健康发展的城镇化是以“人为中心”、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概念,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战略对策。


作者简介

程黎君 女,199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系,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平凉市委党校副教授。入选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特色资源优秀师资名录,为平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特约社科研究员。2次被评为甘肃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师,所授教学专题多次获得“省级精品课”称号,主编教材1部,参编著作多部,主持完成2项省部级课题,在国家权威核心期刊发表本专业论文多篇。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学。

曹天昌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班毕业,中共平凉市委党校暨平凉市行政学院管理学岗教授,现任中共平凉市委党校暨平凉市行政学院管理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学与领导科学。


稿件目录

第一编理论篇
    第一章我国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背景意义
       1.1我国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背景
       1.2我国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城镇化发展的理论遵循
       2.1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2.2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3遵循对传统城镇化人本偏差的矫正
       2.4遵循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人本理念
       2.5遵循国家关于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
    第三章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内涵、特征、模式
       3.1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3.2新型城镇化内涵
       3.3新型城镇化的特征
       3.4新型城镇化的低碳模式
    第四章国内外城镇化健康发展研究状况
       4.1国外研究综述
       4.2国内研究综述
    第五章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5.1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5.2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的成效
       5.3甘肃省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矛盾
       5.4甘肃省城镇化发展问题成因分析
    第六章健康城镇化的概念、内涵、要求
       6.1对健康城镇化基本内涵的研究
       6.2健康城镇化提出的背景
       6.3健康城镇化:新的发展理念及其政策含义
       6.4健康城镇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6.5健康城镇化的政策导向
       6.6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七章甘肃省城镇化健康水平分析
       7.1甘肃省城镇化健康水平状况
       7.2甘肃省城镇化健康水平的综合测度
    第八章甘肃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趋势特征
       8.1加快城镇化发展并更加注重质量提升
       8.2完善城镇布局并更加注重城市形态优化
       8.3提高城镇空间利用效率并更加注重集约发展
       8.4突出区域特色并更加注重工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
       8.5推进改革攻坚并更加注重体制创新
    第九章甘肃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目标任务
       9.1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9.2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9.3基本建立城乡统筹的体制机制
       9.4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9.5铁路运输覆盖14个市州
       9.62020年实现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95%和水质达标双目标
       9.7提高燃气电力使用普及率
       9.8基本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
       9.9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
       9.10要探索行政区划管理改革
       9.11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9.12启动新型城镇化试点
    第十章甘肃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战略对策
       10.1夯实新型健康城镇化的资源环境基础
       10.2扣紧新型健康城镇化城乡互动协调的关键环节
       10.3将“人的发展”作为城镇化的出发点与最终目标
       10.4建设以人为本的新经济型、新文化型、新生态型城镇
       10.5完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10.6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0.7以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
       10.8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科学水平
       10.9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10.10用科学布局推动城镇化绿色发展
       10.11优化生产力布局,强化城镇产业支撑
       10.12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健全镇村社会保障体系
       10.13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10.14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益
       10.15创新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10.16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助推甘肃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10.17创新城镇管理体制,加强社区综合治理

第二编实践篇
    第十一章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
       11.1新常态视阈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辩证联系
       11.2新常态视阈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11.3新常态视阈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之交织问题
    第十二章城市化战略布局的理论依据及支撑拉动作用
       12.1“一中心两园区”城市布局战略的提出和基本内涵
       12.2实施“一中心两园区”城市战略布局的理论依据
       12.3实施“一中心两园区”城市战略布局的现实意义
       12.4“一中心两园区”城市战略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拉动作用
    第十三章城镇化应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服务
       13.1平凉市城镇化发展现状
       13.2发展趋势环境
       13.3城镇化发展坚持的原则、定位、目标
       13.4建议对策
    第十四章城镇化要优化布局和形态
       14.1市域城镇化总体格局
       14.2重点打造平凉都市区综合城镇发展区
       14.3稳步发展东部丝路文明与现代资源特色发展区
       14.4有序开发西部农特资源型城镇提升发展区
       14.5有序推进重点小城镇发展
       14.6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第十五章城镇化发展中应强化规划意识创新规划理念
       15.1城市规划
       15.2提高城镇化质量对城市规划的要求
       15.3城市规划中应重点研究和把握的几个问题
       15.4城市规划实施和管理
    第十六章城镇化进程中应扩大视野把握全面深度融合良性互动
       16.1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建设与城镇化发展之间关系
       16.2努力促进“四化”深度融合、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
       16.3充分运用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城镇化建设
    第十七章城镇化进程中应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同步
       17.1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17.2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发展概况
       17.3加强城市管理及行政执法工作的对策
    第十八章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城乡一体化
       18.1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涵义
       18.2平凉市城乡一体化现状分析
       18.3对策建议
    第十九章城镇化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引擎
       19.1城镇化对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19.2平凉市城镇化发展思想、思路及目标任务
       19.3平凉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议
    第二十章城镇化进程中应统筹城乡建设用地
       20.1制约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
       20.2积极破解用地难题
       20.3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第二十一章城镇化进程中应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21.1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21.2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21.3“十三五”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
       21.4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21.5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环境保护的目标
       21.6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环境保护的对策
       21.7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制度
    第二十二章城镇化进程中应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2.1着力完善路网布局
       22.2着力打通对外通道
       22.3着力建设物流站场
       22.4着力打造立体交通
    第二十三章城镇化进程中应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3.1水利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3.2平凉市水利服务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23.3全市水利服务城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3.4全市水利保障城镇化的主要对策和思路
    第二十四章城镇化进程中应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24.1加强城镇产业支撑能力
       24.2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24.3提升城镇公共服务水平
       24.4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
       24.5加强文化空间的传承保护
       24.6加强城镇管理和综合治理
    第二十五章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5.1大力支持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25.2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
       25.3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
       25.4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25.5加快发展新型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5.6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二十六章城镇化发展要在“新”和“人”上下功夫
       26.1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解和认识
       26.2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26.3以试点带动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整体推进
    第二十七章新型城镇化“十三五”发展之目标任务
       27.1战略机遇和制约因素分析
       27.2“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
       27.3建设和发展任务
       27.4“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的策略

第三编政策篇
    第二十八章中央政策
       28.1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28.2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关精神
       28.3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28.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8.5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28.6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28.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28.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摘编)
       28.9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第二十九章甘肃省政策
       29.1中共甘肃省委常委会议精神
       29.2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29.3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29.4“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
       29.5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第一章 我国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背景意义


  1.1我国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背景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点。至2015年10月,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27%,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飞快发展,城乡分化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诸多问题中的凸显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镇化是经济问题,同时更是社会问题,它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学认为城镇化是城镇经济快速发展,非农产业比重增加,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向城镇集中,各种经济发展要素向城镇聚集的过程。社会学认为城镇化是乡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形成市民社会的过程。地理学认为城镇化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消失的过程。人类学认为城镇化是散居文明变为聚落文明,乡村社会逐渐变为城镇社会的过程。目前,中国城镇化建设多以经济增长模式为主,这种以经济增长方式为主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模式会造成发展不协调等诸多问题,所以仅仅从某个单一层面来研究城镇化,不能把握城镇化的真正核心和人与社会发展的本质。若将城镇化放在“以人为本”的视域上来看,城镇化无疑就是人的问题,是人与社会的发展问题,是人在社会生活中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的问题,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重视经济的增长、重视“物”的增长,但忽视人的发展问题。

1.1.1

1991年由著名学者辜胜阻在《非农业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1999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各地的城镇化建设和实践则早一些。1979年中央提出“社队企业要有一个大发展”,加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有了择业的自由。1982年,中国大面积实行了“分田单干”,1984年出现了“卖粮难”问题,1985年中国的经济包括农副产品由“补缺阶段进入供求平衡阶段”,农村劳动力出现过剩。1990年以后,我国的农业制度是政府把帮助农民致富的责任委托给“龙头企业”、“经纪人”、“中介组织”和“超市老板”的思路,国家大量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则给了这些人,此项政策一直持续到2006年,从而产生了一批农业企业。1984年之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多余的农业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业领域转移。同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农民开始大规模到小集镇落户,之后,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1989年前后,大量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出现了民工潮。在这些进城人员中,能够在城市购买住房,有固定收入,并能自然融入城市的人员不足8%,其中绝大多数人是因为生计、失地、在老家种地不挣钱难以养家而被动地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城乡之间。这些人中10%-20%沦为城市的游民,生活并没有着落。而城市的门槛很高,城市管理方面的限制,城乡文化的差异,户口的区别,二元制度的存在,社会保障、子女就学、住房、医疗卫生的制约,致使市民与农民之间的隔阂依然严峻存在。市民和农民在人格上的不平等,农民身份的“贫贱”,使进城的农民们并没有幸福感。农民工的大规模流动,是从1992年开始的,这与中国吃、用等生活必需物品的票证取消以及农产品过剩有关。由于农业机械的大面积使用,乡镇企业的崛起,农村已不需要过多的劳动力。因此,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最早提出了小城镇问题,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特别提到要大力发展城镇化,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城镇化,十八大使城镇化的目标更加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经历过四个发展阶段。1983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要以小城镇为主,大中小城市为辅,并认为加强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化的必由之路。1984年5月,全国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形成城乡畅通,地区交流,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流通网络”要求后,全国小集镇建设掀起了一个浪潮,1985年前后,农村小集镇建设,被称为农村的“城市之光”。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5月,中国正式决定开发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这些城市先后建立了15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995年到2001年,全国上下出现开发区建设热潮,除国家批准的外,全国大部分省、市、县都相继建设了开发区。城市化建设大约从1978-1984年开始,那时,全国上下的城市化是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来推动城市化进程。1985-1991年,是以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等来推动城市化进程。1992-2000年,城市化全面开展,是以城市建设、小城镇、开发区为动力来推进城市化进程。

1.1.2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后,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扎实推进,尤其后来出现的撤乡并镇,新型社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民拆房盖楼,把城镇化建设推向高潮。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布局虽然尚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依然滞后,劳动力素质较低。但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在向合理的方面调整,城乡资源在重组并双向流动,农村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向现代化迈进的大趋势已势不可挡。就城镇化水平来讲,我国1990年的城镇化率为22%,2007年为4419%,2008年为4568%,2009年为4659%,2010年为497%,2011年为5127%,2014年为53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人口由254亿人增加到6亿人以上,城镇化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民进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15》指出:今后几年,中国将以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移。有的学者认为:“我们的城镇化率看上去过了53%,但实际人口的市民化只有36%左右”。

1.1.3

2012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要以人为本,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并把新型城镇化作为中国未来一二十年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过去以土地经营城市为核心的城镇化而言的。

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1.1.4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1.1.5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稳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及时推出针对性改革措施。并深刻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强调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推进城镇化,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任务,即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

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产业转移。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具体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实施,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1.1.6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通知指出,《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规划》,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1.7

2014年12月16日,中共甘肃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省贯彻落实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特别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弄懂吃透精神实质,准确把握重大导向,紧密结合省情实际,科学谋划明年工作,努力在分析研判经济发展环境上下深功夫,在用足用好中央政策机遇上下实功夫,在合理确定明年目标任务上下细功夫,在优化完善推进思路举措上下真功夫,进一步巩固和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王三运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议,是推动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会议,也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经济环境挑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充满了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集中体现了中央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和城镇化建设的大政方针,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更好地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这一核心,牢牢把握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突出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把握好“稳”与“改”的辩证关系,切实把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纳入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轨道。中央部署的重点任务,贯穿着改革理念,体现了进取精神,彰显了改革创新和系统思维的有机结合,切准了经济发展的要害,抓住了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一定要准确把握、统筹安排,全面落实、不可偏废。要准确把握走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抢抓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重大机遇,坚持城镇化的正确方向,围绕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确保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蕴含的政策机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难得机遇、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机遇,都有很多文章可做,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和质量指标的设定,务必遵循规律、因势利导,务必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务必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务必稳扎稳打、健康有序。

1.1.8

2014年5月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甘政发〔2014〕53号)印发《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并指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制定实施《规划》,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具有甘肃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有利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牢牢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加快全省重要节点支点城市发展,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形态,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要坚持科学发展,统筹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以及综合配套改革等问题。市县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的城镇化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快建立区域间城镇化发展协调机制,着力破解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强化产业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撑,进一步提高城镇化建设管理水平。要注重城镇承载能力,把生态屏障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要积极推进各项相关改革,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1.9

2015年1月14日,甘肃省召开了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门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会议指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具有甘肃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有利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扶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各地各部门要提高认识,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推动城镇化发展模式向速度、质量与效益并重转变,向规模扩张与品质提升并重转变,全面提升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水平。要在“新”字和“人”字上下工夫,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夯实城镇发展基础,提升产业支撑力,充分释放城镇化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潜力。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分工方案,进一步强化推进新型城镇化政策措施的衔接配套,建立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做出更大贡献。

1.2我国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意义

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及中共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机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甘肃省是中国西部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受自然、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城镇化水平地区差异极大,城镇化水平低、发展慢、质量低,加快城镇化发展已经是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对于甘肃省城镇化健康发展及与全国同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2.1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城镇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使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幅度增加,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解决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农民增收问题。同时,城镇化能够推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1.2.2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通过人口在城镇集聚,发挥城镇的规模效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不仅能够推动以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发展,也能推动商贸、餐饮、旅游等消费型服务业和金融、保险、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发展,同时带动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有效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1.2.3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城镇是区域发展的中心和火车头。加快城镇化,目的在于让发展要素最大限度地集聚城镇,以城镇为平台交换整合辐射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1.2.4城镇化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城镇化的过程,伴随着农村人口的大量减少,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和过度消耗,通过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推动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升级,有利于提高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污染集中治理。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